[发明专利]AlN上的欧姆接触电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8095.3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6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纪才;李雪威;王建峰;徐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28 | 分类号: | H01L21/28;H01L29/45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电极结构 欧姆接触电极 金属接触结构 高温退火 欧姆接触 基材 制作 规模化 蒸镀 置入 | ||
1.在AlN上制作欧姆接触电极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AlN基材上形成金属电极结构,获得AlN/金属接触结构;
以及,直接将所述AlN/金属接触结构置入保护性气氛中并在800~1000℃进行退火,从而使金属电极结构与AlN基材之间形成欧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AlN上制作欧姆接触电极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通过电子束蒸发方式、磁控溅射方式和原子层沉积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在AlN基材上形成作为金属电极结构的多层金属结构;优选的,所述多层金属结构包括Ti层、Al层、Ni层、Au层、V层和Pb层中的任意两者以上的组合;优选的,所述Ti层的厚度为5~50nm,尤其优选为15~35nm;优选的,所述Al层的厚度为10~180nm,尤其优选为110~130nm;优选的,所述Ni层的厚度为10~80nm,尤其优选为40~60nm;优选的,所述Au层的厚度为10~150nm,尤其优选为100~150nm;优选的,所述V层的厚度为5~50nm;优选的,所述Pb层的厚度为10~5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AlN上制作欧姆接触电极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提供AlN基材;
在所述AlN基材上设置对应于所述金属电极结构的光刻胶掩膜图形;
在所述AlN基材上蒸镀形成金属电极结构,并除去余留光刻胶,获得所述AlN/金属接触结构;
将所述AlN/金属接触结构在保护性气氛中于800~950℃退火30~120s,从而使所述金属电极结构与AlN基材之间形成欧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在AlN上制作欧姆接触电极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性气氛包括氮气和/或惰性气体气氛。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在AlN上制作欧姆接触电极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通过HVPE、MOCVD或MBE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在衬底上生长作为所述AlN基材的AlN薄膜材料;优选的,所述衬底包括蓝宝石衬底、SiC衬底、Si衬底或GaN衬底;优选的,所述AlN薄膜材料的厚度为3~400μm,尤其优选为3~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AlN上制作欧姆接触电极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先在所述AlN基材上设置对应于所述金属电极结构的光刻胶掩膜图形,并除去所述AlN基材上可能存在的氧化层,之后在在所述AlN基材上蒸镀形成所述金属电极结构。
7.在AlN上形成的欧姆接触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lN基材;以及,直接形成在所述AlN基材上的金属电极结构;并且所述金属电极结构与AlN基材之间形成欧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AlN上形成的欧姆接触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结构的材质包括Ti、Al、Ni、Au、V、Pb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在AlN上形成的欧姆接触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结构包括至少通过电子束蒸发方式、磁控溅射方式和原子层沉积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形成在所述AlN基材上的多层金属结构;优选的,所述多层金属结构包括Ti层、Al层、Ni层、Au层、V层和Pb层中的任意两者以上的组合;优选的,所述Ti层的厚度为5~50nm,尤其优选为15~35nm;优选的,所述Al层的厚度为10~180nm,尤其优选为110~130nm;优选的,所述Ni层的厚度为10~80nm,尤其优选为40~60nm;优选的,所述Au层的厚度为10~150nm,尤其优选为100~150nm;优选的,所述V层的厚度为5~50nm;优选的,所述Pb层的厚度为10~50n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AlN上形成的欧姆接触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lN基材选自生长在衬底上的AlN薄膜材料;优选的,所述衬底包括蓝宝石衬底、SiC衬底、Si衬底或GaN衬底;优选的,所AlN薄膜材料的厚度为3~400μm,尤其优选为3~1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809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以及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微粒去除方法和基板处理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