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模块化配件检测方法及移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7884.5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5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璞;黄宾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G06F13/10 |
代理公司: | 44280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钟子敏 |
地址: | 51806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设备 模块化 配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模块化配件检测方法及移动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一接入引脚的外部中断消息;检测第二接入引脚的电平状态,以获取所述配件的标识;获得对应所述配件的标识的配件的类型;启动对应所述配件的类型的功能,使得模块化配件接入移动设备即产生中断,最终启动相关功能,从而实现模块化配件的热插拔识别和差异化功能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模块化配件检测方法及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大规模普及,尤其是大屏触摸智能手机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厂商支持移动设备的模块化配件,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模块化智能手机是移动设备发展的趋势,现阶段的模块化配件受制于结构和器件驱动等兼容性,无法实现模块化配件的热插拔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模块化配件检测方法及移动设备,能够解决模块化配件热插拔识别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模块化配件检测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一接入引脚的外部中断消息;检测第二接入引脚的电平状态,以获取所述配件的标识;获得对应所述配件的标识的配件的类型;启动对应所述配件的类型的功能。
其中,所述第二接入引脚数量至少为二;所述检测第二接入引脚的电平状态,以获取所述配件的标识具体包括:检测所有所述第二接入引脚的电平状态;在电平状态组合与标识关联数据中查找所有所述第二接入引脚的电平状态组合所对应的所述标识。
其中,所述配件的类型至少包括电池配件、灯光配件和音乐配件三种类型;所述获得对应所述配件的标识的配件的类型具体包括:若所述配件的标识为10,则所述配件的类型为电池配件;若所述配件的标识为01,则所述配件的类型为灯光配件;若所述配件的标识为11,则所述配件的类型为音乐配件。
其中,所述启动对应所述配件的类型的功能具体包括:生成事件消息并上报,其中所述事件消息至少包括所述配件的类型;所述移动设备的系统根据所述事件消息,生成通知消息并上传至对应的应用;所述对应的应用启动对应所述配件的类型的功能。
其中,若所述配件的类型为电池配件,则所述启动对应所述配件的类型的功能具体包括:启动所述电池配件的充电功能,以使得所述电池配件可以对所述移动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若所述配件的类型为灯光配件,则所述启动对应所述配件的类型的功能具体包括:启动所述灯光配件的灯光功能,以使得所述移动设备通过向所述灯光配件传输图像数据控制所述灯光配件显示的图形;若所述配件的类型为音乐配件,则所述启动对应所述配件的类型的功能具体包括:启动所述音乐配件的播放功能,以使得所述移动设备通过向所述音乐配件发送音频数据控制所述音乐配件双声道播放音乐。
其中,所述获得对应所述配件的标识的配件的类型进一步包括:若所述配件的标识为00,则生成提示信息以显示所述配件无法识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和模块化配件,所述主板至少设置有第一接入引脚和第二接入引脚,所述模块化配件通过所述接入引脚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主板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引脚的外部中断消息后,检测所述第二接入引脚的电平状态,以获取所述配件的标识,获得对应所述配件的标识的配件的类型,并启动对应所述配件的类型的功能。
其中,所述第二接入引脚数量至少为二;所述主板具体用于检测所有所述第二接入引脚的电平状态,并在电平状态组合与标识关联数据中查找所有所述第二接入引脚的电平状态组合所对应的所述标识。
其中,所述配件的类型至少包括电池配件、灯光配件和音乐配件三种类型;所述主板具体用于在所述配件的标识为10时,获得所述配件的类型为电池配件;在所述配件的标识为01时,获得所述配件的类型为灯光配件;在所述配件的标识为11时,获得所述配件的类型为音乐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78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