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漏风的判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6697.5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5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媛园;赵振宁;张清峰;李金晶;褚帅;白玉峰;李建军;牛海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38 | 分类号: | F22B3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乔媛;汤在彦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临界 对冲 锅炉 漏风 判定 运行数据 理论意义 阈值判定 漏风量 电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漏风的判定方法,涉及电厂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的运行数据:获取预先设定的参数阈值;根据所述运行数据以及参数阈值判定所述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的漏风情况。本发明实现了对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的漏风的判定,并可测定漏风量的大小,为锅炉更好地运行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电厂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火电厂的锅炉设备,具体的讲是一种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漏风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漏风对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不容小觑。漏风包括炉膛漏风、空预器漏风、烟道漏风和炉底漏风等,其中以炉底漏风影响最大。炉底的冷风在锅炉负压的作用下,冷空气从炉底进入炉膛。对于干式除渣系统,漏风不可避免,且漏风量较小,对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但干渣机多为机械密封,且有很多观察孔,这些设计均可能导致冷风从炉底大量漏入。对于湿式除渣系统,当水封遭到破坏后,冷风短时间内进入炉膛,往往会造成烟温偏差增大,炉膛内负压波动,燃料燃烧不稳,甚至保护动作。
因此,如何研究和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案,其能够对锅炉炉底是否漏风进行判定进而提高机组安全性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漏风的判定方法,实现了对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的漏风的判定,并可测定漏风量的大小,为锅炉更好地运行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漏风的判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的运行数据:
获取预先设定的参数阈值;
根据所述运行数据以及参数阈值判定所述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的漏风情况;
判定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存在漏风时,根据Fluent数值模拟法以及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总风量测定所述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的漏风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漏风的判定方法,实现了对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的漏风的判定,并可测定漏风量的大小,为锅炉更好地运行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漏风的判定方法的实施方式一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的步骤S103的实施方式一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图1中的步骤S103的实施方式二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临界直流前后墙对冲锅炉炉底漏风的判定方法的实施方式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66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