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测速栏杆门门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6240.4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5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黄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思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1G1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张蓓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副栏杆 立柱 柱芯 轴承 栏杆 第二压力传感器 第一压力传感器 控制装置 门禁系统 伺服电机 智能测速 栏杆门 主栏杆 中央处理器 传动装置 可伸缩的 支撑滚轮 自动开启 测速仪 下端部 上端 多节 内套 尾端 下端 测量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测速栏杆门门禁系统,包括立柱和设置在立柱上的栏杆,还包括设置在立柱内的柱芯,柱芯的上端设有第一轴承,柱芯的下端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上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栏杆连接;所述栏杆包括主栏杆,主栏杆内套设有多节可伸缩的副栏杆;副栏杆的尾端下端部连接有支撑滚轮;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副栏杆尾端的测速仪。本发明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进出车辆的重量,可以根据车辆的重量对副栏杆的开启范围进行控制,可以自动开启一半或全部开启,极大的提升了效率,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使用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测速栏杆门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栏杆自动门采用上下旋转档杆,档杆容易折断,稳定性差,且安全性能低。同时,它们均需要遥控控制或RFID控制开启和关闭,开启关闭时间长且需要人为操作,效率低下,十分不便。如何有效并快速的管理好社区场所的汽车进出是物业部门所要面对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测速栏杆门门禁系统。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测速栏杆门门禁系统,包括立柱和设置在立柱上的栏杆,还包括设置在立柱内的柱芯,柱芯的上端设有第一轴承,柱芯的下端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上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栏杆连接;所述栏杆包括主栏杆,主栏杆内套设有多节可伸缩的副栏杆;副栏杆的尾端下端部连接有支撑滚轮;副栏杆下方设有与支撑滚轮配合的行走轨道;所述立柱上还设有显示屏;
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副栏杆尾端的测速仪;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埋设在车辆进口方向的路面上,第二压力传感器埋设在车辆出口方向的路面上,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以及测速仪的输出端相连;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入端和显示屏的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装置为电动推杆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柱芯的上端还设有太阳能光伏板和电机启停装置,所述立柱内还设有蓄电池,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充电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与伺服电机电连接,伺服电机与电机启停装置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进出车辆的重量,可以根据车辆的重量对副栏杆的开启范围进行控制,可以自动开启一半或全部开启,极大的提升了效率,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使用方便快捷。本发明通过测速仪感应车辆是否全部进入或离开来自动控制副栏杆复位,从而实现关闭栏杆门。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路框图。
图中:1、立柱;2、柱芯;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伺服电机;6、主栏杆;7、副栏杆;8、支撑滚轮;9、中央处理器;10、测速仪;11、第一压力传感器;12、第二压力传感器;13、行走轨道;14、显示屏;15、太阳能光伏板;16、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思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思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62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