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脱落酸控制荔枝果皮褐变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5797.6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0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朱世江;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脱落酸 控制 荔枝 果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荔枝保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脱落酸控制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方法。
背景技术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别名:脱落素(Abscisin),休眠素(Dormin),是一种能引起芽休眠、叶子脱落和抑制细胞生长等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1965年证实,脱落素II和休眠素为同一种物质,统一命名为脱落酸。脱落酸的分子式为C15H20O4,分子量为264.3095,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脱落酸具有促进植物器官脱落、抑制整株植物或离体器官生长、促进植物芽组织进入休眠、调节植物叶子气孔开度、调控种子发育期贮藏蛋白质的积累等功能。干旱、寒冷、高温、盐渍和水涝等逆境都能使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迅速增加,可能与其能促使植物生成新的胁迫蛋白有关,同时增强植物抗逆性。
基于脱落酸平衡植物内源激素和有关生长活性物质代谢等功能,脱落酸具有促进植物平衡吸收水、肥和协调体内代谢的能力,对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施用脱落酸,可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等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理活性作用和应用价值。
除此之外,外源性的脱落酸能引起叶片气孔的迅速关闭,抑制蒸腾作用,可用于花的保鲜,或用于作物幼苗移植栽培的运输过程中防止萎蔫;脱落酸还能控制花芽分化,调节花期,在花卉园艺上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由于脱落酸属纯天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原药及其复合实用制剂可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蔬菜、花卉、草坪、棉花、中草药、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中,可提高作物在低温、干旱、春寒、盐渍、病虫害等逆境中的生长素质及其结实率和品质,提高中低产田的单产产量,并且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脱落酸还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建设中、应用于西部地区的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态植被的重建中,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脱落酸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天然物质,人类所食用的水果、蔬菜、粮食中均天然含有,对人类和环境安全。脱落酸原药的生产工艺所采用的原材料均为无毒无害的农副产品,无有害原素或物质加入,其化学结构中也无有毒元素存在。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果树,是我国热带亚热带重要水果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属亚热带尊贵水果,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被誉为“岭南佳果”。它原产我国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荔枝我国热区第一大水果,在全国水果产业中排第五位。我国荔枝2015年产量达到220吨,是我国华南地区农业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荔枝果形别致、果皮有鳞斑状突起,成熟时果皮呈鲜红色,颜色悦目。但荔枝夏季成熟,上市季节正值炎热天气,极不耐储藏,常常发生大量采后损失。据报道,荔枝每年的采后损失占总产量的20%。
荔枝保鲜难,主要体现在难以保持果皮鲜艳的红色不发生褐变。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介绍“荔枝若离本枝,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则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尽去矣”。这表明我国古代就已经认识到鲜荔枝要保鲜,最难的是保持果皮颜色不变。荔枝果皮一旦发生褐变,即使果肉可食,其商品价值也丧失殆尽了。而且,荔枝褐变以后,也会很快殃及果肉品质。因为,荔枝褐变的主要原因是果皮失水,失水干枯后果皮很容易感病腐烂,进而带动果肉腐烂。因此,延缓和防治果皮褐变是荔枝保鲜的最紧迫和最重要的课题。
国内外都研究了防治荔枝果皮褐变的方法,包括采用塑料袋包装、热处理、低温处理、涂膜等,以及应用化学保鲜剂和生物保鲜剂等或采用二氧化硫熏蒸或缓释技术等。但由于荔枝褐变的发生机理复杂,有生理的原因,有病理的原因,有酶促褐变,有非酶促褐变,难以用一种技术有效控制褐变。比如用塑料薄膜袋包装可以减轻因失水导致的褐变,但由于袋内空气湿度加大,有利于病原菌生长和侵染,因此如果不用化学杀菌剂杀菌,就容易导致病理学褐变。但如果使用杀菌剂,又会导致农药残留问题。同时,热处理、涂膜、生物保鲜剂等防止褐变的效果不稳定,难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另外,低温贮运控制褐变效果虽然较好,但我国农村大部分荔枝产区尚无冷链物流条件,导致该技术难以推广。而且,低温处理技术必须与塑料薄膜袋包装结合起来,而且需要一直处于低温条件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当荔枝从低温回到常温条件后,仍然容易发生褐变。二氧化硫熏蒸或缓释技术防止褐变的效果较好,但需要用酸处理复色,复色后的荔枝果皮颜色不够鲜艳,消费者接受程度降低。因此,目前尚未找到有效控制荔枝褐变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57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