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业务链拓扑结构、业务链设置方法和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3832.0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3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吴猛;林镜华;黄东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751;H04L12/935;H04L12/94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业务 拓扑 结构 设置 方法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链拓扑结构、业务链设置方法和控制器。
背景技术
数据报文在网络中传递时,需要经过各种各样的业务节点(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LB,load balance)等)。当数据报文按照业务逻辑经过这些业务节点时形成了报文传输路径,即称为业务链(service chain)。
现有技术中根据业务链对业务节点(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进行部署时,都是与物理网络拓扑紧密相关的,即根据报文路径来部署业务节点,因此一般采用串行连接。例如假设数据报文需要依次经过业务节点A、B和C,就需要将A、B和C串行连接。这样的部署方式不够灵活,例如当需要改变报文路径时就需要改变业务节点的物理连接方式,或者当其中一个业务节点发生故障时,整个业务链会断开。
针对这个问题,现有技术在数据中心网络利用服务器承载虚拟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新型网络设备,并将这些虚拟防火墙/负载均衡器部署在逻辑网络的边缘,通过特殊的调度方式将数据流引向这些网络设备进而完成引流操作。或者通过部署物理防火墙,通过隧道引流的方式将数据流引导这些物理设备上,数据流经过防火墙处理后再通过隧道方式引回来继续走原路径。
对于隧道引流方式实现业务链,需要定义一套完整的隧道方式用于适配当前的业务链特性,目前针对业务链相关的标准草案还在制定中,技术还未标准化,因此各厂商或者芯片厂商都还未宣传对该草案的支持情况。并且该草案也还未形成具体的完整解决方案。
对于非隧道引流方式实现业务链,利用了传统的路由或二层转发技术,通过引入新的路由/转发规则将报文引流需要处理的防火墙等设备来实现业务链功能。由于未有标准化的过程,因此各厂商的实现技术没有统一标准,有些采用PBR(policy-based routing,策略路由),有些通过扩展MP-BGP(multi-protoco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多协议边界网关协议)进行扩展,定义新的NLRI(network layer reachability information,网络层可达信息)来改变传统的路由下一跳行为。还有则使用负载均衡设备来实现,通过负载均衡设备本身的分流功能来完成最终的引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链拓扑结构、业务链设置方法和控制器,用于解决现有业务链根据报文路径来部署业务节点的方式不灵活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链拓扑结构,包括:控制器、支持业务链的交换设备和至少一个节点设备,所述节点设备连接所述交换设备,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交换设备,
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与所述交换设备建立的开放流OpenFlow协议对所述交换设备进行端口发现;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基于对所述交换设备的端口发现通过在所述交换设备中的流表项中,设置业务流流入所述交换设备的上一个节点设备,并且设置所述业务流流出所述交换设备的下一个节点设备,控制所述交换设备将业务流引流至对应的节点设备,使每一条所述业务流的流入节点设备和流出节点设备之间连接所述交换设备,建立所述上一个节点设备和所述下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业务链。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链设置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业务链拓扑结构,包括:
控制器基于与交换设备建立的开放流OpenFlow协议对所述交换设备进行端口发现;
所述控制器基于对所述交换设备的端口发现通过在所述交换设备中的流表项中,设置业务流流入所述交换设备的上一个节点设备,并且设置所述业务流流出所述交换设备的下一个节点设备,控制所述交换设备将业务流引流至对应的节点设备,使每一条所述业务流的流入节点设备和流出节点设备之间连接所述交换设备,建立所述上一个节点设备和所述下一个节点设备之间的业务链。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业务链拓扑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38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