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飞机燃油转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3570.8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7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少璞;林厚焰;申娜娜;余国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D37/00 | 分类号: | B64D37/00;B64D3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梁瑞林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飞机 燃油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航空燃油传输技术,涉及一种大型飞机燃油转输方法。本发明燃油转输的步骤如下:判断左侧油量与右侧油量之差;判断第1左油箱(1)和第2右油箱(4)的油量差;判断第2左油箱(2)和第1右油箱(3)的油量差;判断第1左油箱(1)和第2左油箱(2)的油量差以及第1右油箱(3)和第2右油箱(4)的油量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型飞机燃油转输方法,能快速进行燃油转输;不依赖供油泵,独立实现了燃油转输;能自动对燃油不平衡进行处理,不需机组人员进行繁琐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燃油传输技术,涉及一种大型飞机燃油转输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飞机一般具有多组油箱,飞机的每一台发动机对应独立的一组油箱,但在故障情况下如发动机失效、发动机推力不对称、油箱泄漏、供油管路泄漏等将出现油箱中剩余燃油不平衡的情况。在燃油平衡超出限制的状态下运行会缩短机体或起落架的结构寿命,会导致配平阻力增大和燃油消耗增加。目前的民用飞机一般采用交输供油的方法解决燃油不平衡。如两组油箱的油量差值超出规定值,飞机发出燃油不平衡告警,机组人员按照交输供油燃油平衡的程序,进行手动操作,打开交输阀,关闭少油量油箱的供油泵,多油量油箱的供油泵向2个发动机供油,直至两个油箱油量平衡。交输供油的方法,存在燃油平衡速度慢、燃油平衡依赖于供油泵、需要机组人员进行繁琐操作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大型飞机燃油转输方法,以便快速进行燃油转输;不依赖供油泵,独立实现燃油转输;自动对燃油不平衡进行处理,不需机组人员进行繁琐的操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飞机燃油转输方法,基于一个燃油转输装置,它包括:第1左油箱1、第2左油箱2、第1右油箱3和第2右油箱4,第1左转输泵5、第2左转输泵6、第1右转输泵7和第2右转输泵8,第1左加油活门9、第2左加油活门10、第1右加油活门11和第2右加油活门12,隔离阀13、左燃油转输管14、右燃油转输管14以及控制器16;
在第1左油箱1内安装着第1左转输泵5和第1左加油活门9,第1左转输泵5的出油口和第1左加油活门9的进油口与伸进第1左油箱1内腔的左燃油转输管14连通,第1左转输泵5的进油口浸没在第1左油箱1油液的液面下,第1左加油活门9的出油口与第1左油箱1的内腔连通;在第2左油箱2内安装着第2左转输泵6和第2左加油活门10,第2左转输泵6的出油口和第2左加油活门10的进油口与伸进第2左油箱2内腔的左燃油转输管14连通,第2左转输泵6的进油口浸没在第2左油箱2油液的液面下,第2左加油活门10的出油口与第2左油箱2的内腔连通,左燃油转输管14伸出第2左油箱2外部的右端口与隔离阀13的左端口连通;
在第1右油箱3内安装着第1右转输泵7和第1右加油活门11,第1右转输泵7的出油口和第1右加油活门11的进油口与伸进第1右油箱3内腔的右燃油转输管15连通,第1右转输泵7的进油口浸没在第1右油箱3油液的液面下,第1右加油活门11的出油口与第1右油箱3的内腔连通;在第2右油箱4内安装着第2右转输泵8和第2右加油活门12,第2右转输泵8的出油口和第2右加油活门12的进油口与伸进第2右油箱4内腔的右燃油转输管15连通,第2右转输泵8的进油口浸没在第2右油箱4油液的液面下,第2右加油活门12的出油口与第2右油箱4的内腔连通,右燃油转输管15伸出第1右油箱3外部的左端口与隔离阀13的右端口连通;
第1左转输泵5、2左转输泵6、第1右转输泵7、第2右转输泵8、第1左加油活门9、第2左加油活门10、第1右加油活门11、第2右加油活门12和隔离阀1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控制器16上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其特征在于,燃油转输的步骤如下:
1、判断左侧油量与右侧油量之差:定义第1左油箱1和第2左油箱2内剩余的燃油量为左侧油量,定义第1右油箱3和第2右油箱4内剩余的燃油量为左侧油量,当控制器16收到燃油转输的指令后,首先判断左侧油量与右侧油量之差是否大于500kg持续5s,若满足则进行步骤2,若不满足则进行步骤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35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