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中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底盘的液力变矩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163235.8 | 申请日: | 2016-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5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国;王宏卫;王涛;赵紫苓;严周维;王宇飞;黄龙;黄显臣;颜燕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41/04 | 分类号: | F16H41/04;F16H41/2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倪金荣 |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重型 车辆 特种 底盘 液力变矩器 | ||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中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底盘的液力变矩器。该液力变矩器的改进在于:动力输入机构为齿轮;齿轮固定安装在罩轮上,动力输出轴的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同侧布置,变矩器进油油道和变矩器出油油道两侧布置。本发明不仅动力输入结构紧凑简单、强度变大并且精度要求不高,同时液力变矩器安装空间减小,变矩器工作效率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中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底盘的液力变矩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底盘上传统液力变矩器如图1所示,包括动力输出轴1、变矩器进油油道11、动力输入机构2、闭锁油道21、罩轮3、闭锁离合器4、涡轮5、泵轮6、导轮7、单向离合器8、导轮座9、涡轮毂10、变矩器出油油道12;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为柔性盘;
由上图可知,动力输入机构为柔性盘输入,动力输入机构至动力输出轴1的输出端分别布置在变矩器两侧,变矩器进油油道11和变矩器出油油道12在均设置在导轮座9上(即同侧设置)。
采用上述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动力输入靠柔性盘2完成,连接机构相对较复杂,对螺纹位置度和变矩器同轴度要求较高,在零件加工时容易造成位置度和同轴度超差报废;
2、动力从输入至输出机构布置在变矩器两侧,动力输出靠输出轴1完成,由于变矩器结构限制,输出轴相对较长,变矩器安装需要的空间较大;
3、变矩器进油油道11和变矩器出油油道10设置在变矩器同侧,液体流阻相对较大,变矩器工作时油液循环较慢,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输入结构紧凑简单、强度变大并且精度要求不高,同时液力变矩器安装空间减小,变矩器工作效率提高的一种适用于中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底盘的液力变矩器。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中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底盘的液力变矩器,包括动力输出轴、变矩器进油油道、动力输入机构、闭锁油道、罩轮、闭锁离合器、涡轮、泵轮、导轮、单向离合器、导轮座、涡轮毂以及变矩器出油油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为齿轮;齿轮固定安装在罩轮上。
本发明将液力变矩器进、出油道进行改进,使液体流阻大幅度减小,该液力变矩器还包括变矩器支架;变矩器支架通过圆柱销定位安装在导轮座上;变矩器支架内部开设与变矩器进油油道连通的液力油通道;所述变矩器出油油道开设在涡轮毂上;所述齿轮和动力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变矩器出油油道与所述缝隙连通。
本发明采用将动力输入机构和动力输出轴的输出端在液力变矩器同侧布置,具体改进是将上述动力输出轴的动力输入端通过花键与涡轮毂连接,动力输出轴的动力输出端与齿轮同侧设置。
另外,上述闭锁油道开设在齿轮和罩轮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将动力输入机构设计为齿轮输入,结构更紧凑,对变矩器同轴度要求降低。
2、本发明采用将动力输入机构和动力输出轴的输出端在液力变矩器同侧布置,大大缩短了动力输出轴的轴向尺寸,使结构紧凑,布置更合理。
3、本发明采用提出将液力变矩器进、出油道进行改进,将传统液压油路同侧进出设计变为从变矩器一侧进油、另一侧出油,使液体流阻大幅度减小,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3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