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规模数据并发环境下的视频监控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1261.7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1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邓敏;李上;赵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南京轨道交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芳;高娇阳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规模 数据 并发 环境 视频 监控 方法 系统 | ||
1.大规模数据并发环境下的视频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订阅流程;
S11、客户端向所有服务器发布订阅消息;
S12、各服务器将订阅消息和相关参数发给负载测量器;
S13、负载测量器将所述订阅消息和所述相关参数转发给负载均衡器,由所述负载均衡器计算负载情况,决定本次接受订阅的是哪一个服务器,具体过程如下:
step1、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用下式表示
C(s)=r1C(CPU)+r2C(mem)+r3C(band)+r4C(disk)
其中参数r表示权值的相关系数,并且有C(S)表示服务器处理能力,C(CPU)为CPU频率,C(mem)为内存大小,C(band)为网络吞吐量,C(disk)为磁盘的I/O速度;
step2、将step1中的公式转化为表示服务器负载的形式,
L(s)=w1L(CPU)+w2L(mem)+w3L(band)+w4L(disk)
L(CPU)表示CPU的使用率,L(mem)表示内存的使用率,L(band)表示带宽使用率,L(disk)表示磁盘I/O的使用情况,wi是各因素所占权值,i=1、2、3、4,w1+w2+w3+w4=1;step3、服务器当前处理能力为
CC(s)=C(s)*(1-L(s)/C(s))
step4、为每个服务器计算出当前处理能力之后,使用下式计算服务器的权值,
n为服务器群中服务器的数量,所述权值是动态变化的,表示服务器处理能力在服务器群中的比例;
step5、根据step4的计算结果决定本次订阅的服务器;
S14、负载均衡器把该决定发给调度发放器,所述调度发放器决定发给指定的服务器;
S15、所述指定的服务器在全局信息中添加客户端,并向工控机发送登录并激活摄像头的消息;
S16、所述工控机收到摄像头的视频信息,保存到实时数据库中;
第二步、视频发布流程;
S21、工控机登录所述摄像头并接收视频数据,将视频数据转发给所述指定的服务器;
S22、所述指定的服务器根据全局信息的客户端订阅情况,把视频数据拷贝成n份,分别转发给n个客户端。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规模数据并发环境下的视频监控方法进行视频监控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视频采集单元,其中又包括工控机和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用于拍摄视频,所述工控机用于采集视频数据,转发数据到服务器;
监控中心,包括依次相连的服务器、负载测量器、负载均衡器、调度发放器,所述负载测量器获取服务器的相关参数,并连同客户端的订阅消息转发给所述负载均衡器;所述负载均衡器计算负载情况,决定本次接受订阅的是哪一个服务器;所述调度发放器决定发给指定的服务器;监控中心还包括实时数据库,保存视频分发矩阵;
客户端,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请求和订阅消息,接收视频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频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至少有两个,所述客户端为若干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南京轨道交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南京轨道交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126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电系统基建安全质量多功能管控设备
- 下一篇:物流车辆调度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