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密封嘴的蒸茶茶壶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0840.X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2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观云阁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40 | 分类号: | A47J31/40;A47J31/44;A47J31/54;A47J31/58;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田怡春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密封 茶壶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密封嘴的蒸茶茶壶,茶壶本体设茶壶嘴和茶壶把;茶壶本体下部有煮水腔,茶壶本体上部有蒸煮腔和积水腔;蒸煮腔与煮水腔连通,积水腔通过出水口与茶壶嘴连通;茶壶嘴内为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喇叭形,茶壶嘴上端开口设壶嘴过滤网,下端开口与出水口连通,茶壶嘴下端内部容置密封球,密封球直径大于茶壶嘴下端开口直径、小于上端开口直径;蒸煮腔和积水腔上端开口;茶壶盖内侧有导流面,导流面边缘与积水腔开口外缘对齐;蒸煮腔内设容置盒,容置盒上下两端为网状结构。蒸煮用水与茶汁完全分离,茶汁内的水为蒸馏水,无杂质,又包含茶叶的矿物质;密封球提高加热速度又可泄压,不影响茶汁的流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密封嘴的蒸茶茶壶。
背景技术
中国人在世界上是最早饮用茶的,唐宋人喝茶多为煎茶、点茶,到明末时人们逐渐改煮茶为泡茶,用沸水直接冲泡。至清代,饮茶盛况空前,不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茶,而且办事、送礼、议事、庆典也离不开茶。而近代,茶已渗透到中国每个阶层生活的每个角落,饮茶已成了中国人民老少咸宜、男女皆爱的举国之饮,而这种冲泡的方式也延用至今。从古至今,茶叶养生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在熟悉茶性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茶叶后,正确的冲泡方法不仅能生津解渴,消食祛痰,还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可是泡茶讲究水质、水温器皿、浸泡时间等,许多人由于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不能享受到好茶的滋味。
现有的茶壶一般均包括壶身和壶盖,茶叶直接放入壶身中冲泡,完成泡茶,但传统的泡茶方法容易将茶叶中的杂质和细小颗粒溶入水中,造成喝茶时口感不佳,并且其茶叶为直接浸入式冲泡多次冲泡后口感会有很大的差异,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密封嘴的蒸茶茶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泡茶方式导致的杂质和细小颗粒溶入水中、口感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密封嘴的蒸茶茶壶,包括茶壶本体和设于所述茶壶本体上方的茶壶盖;所述茶壶本体外侧设置有茶壶嘴和茶壶把;
所述茶壶本体的下部具有煮水腔,所述茶壶本体的上部具有蒸煮腔和积水腔,所述蒸煮腔和积水腔位于所述煮水腔的上方;所述积水腔环绕在所述蒸煮腔的外侧;
所述蒸煮腔与所述煮水腔连通,所述积水腔通过出水口与所述茶壶嘴连通;
所述茶壶嘴内部为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喇叭形,所述茶壶嘴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壶嘴过滤网,所述茶壶嘴的下端开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茶壶嘴的下端内部容置有密封球,所述密封球的直径大于所述茶壶嘴的下端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茶壶嘴的上端开口的直径;
所述蒸煮腔和积水腔的上端开口;
所述茶壶盖的内侧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的边缘与所述积水腔的开口外缘对齐;
所述蒸煮腔内设置有可从所述蒸煮腔的开口进行安装和拆卸的容置盒,所述容置盒的上下两端为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面包括顶部的弧面段和下部的与所述弧面段连接的直面段。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面上设置有若干导流条。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条位于所述直面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蒸煮腔和容置盒为圆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盒具有圆柱形的侧壁,所述侧壁的下端设有网状的底面;
所述侧壁的上端盖设有网状的顶面,所述顶面与所述侧壁卡合在一起;
所述顶面上端设置有旋转握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蒸煮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容置盒的侧壁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容置盒螺合于所述蒸煮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观云阁商贸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观云阁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08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秒沸茶饮机全智能安全速热系统
- 下一篇:带故障预警的饮水机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