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激光对射探测器的地铁轮径实时检测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0014.5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72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崔耕;黄璞;黄懿明;吴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L1/18 | 分类号: | B61L1/18;B61K9/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激光 对射 探测器 铁轮 实时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地铁轮径的检测技术范畴;特别是指采用激光对射探测器、使用轮径磨损率统计数据的地铁轮径实时检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2014年12月3日,高德发布《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给出了城市拥堵排序榜:状元北京,杭州榜眼。2015年4月5日,著名导航服务商TomTom发布全球拥堵城市TOP 30,杭州有幸荣登入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动车保有量持续递增,道路拥挤不堪。2013年3月,杭州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平均3人一辆,人均私家车拥有率超北京、全国第一。从交通供需关系的视角考量,需求侧呈上升态势,供应侧须加大供给---扩建道路;受制于杭州土地禀赋的资源约束,供应侧实难配合需求侧的增长。2006年杭州主城区道路面积3835万m2,2011年增至4385万m2,2.0%/年超常增长;同期机动车增速是道路的10倍,“恐怖”二字不为过!人均道路面积从15.39m2减至13.95m2,换言之人均道路面积下降9.4%。面对交通半瘫痪的窘境,倚重私家车满足出行需求的交通模式走到了尽头。痛定思痛,大力发展绿色、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才是解决杭州交通困局的唯一出路。
公交是一种高效运输系统,代表着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截止2012年12月,杭州地面公交出行分担率的统计数据每况愈下、令人沮丧:
2000年,地面公交平均时速15.3公里,出行分担率22.2%;
2005年,地面公交平均时速14.9公里,出行分担率21.4%;
2010年,地面公交平均时速12.5公里,出行分担率20.9%;
2011年,地面公交平均时速12.3公里,出行分担率降至谷底20%。
2013年2月22日,市规划制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方式,2021年公交分担率的定量指标≥50%;公交出行分担率的高低与市民公交出行体验的优劣戚戚相关。就现有工程技术和土地资源而言,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地面公交难堪大任、非地铁莫属。地铁运量大、占地少、快速、便利、正点、能耗低、污染少、乘坐舒适和安全。1969年,北京建成我国的第一条地铁;2013年5月,共计16座城市建成地铁。2012年10月,全长48公里的杭州地铁1号线一期正式运营,当年日均客流量达23.24万人次/天;采用交流变频变压B型车、四动二拖、六辆编组、定员1240人,设计最高时速80km/h、标准行车间隔120s。2013年,杭州市公交出行分担率终于迎来逆袭增长3.20%的重大突破,一举扭转日渐式微的颓势。2013年,杭州地铁运送市民8483.1万人次;2014年,14450.4万人次;2015年,17629.5万人次;三年累计运送旅客近4亿人次。2015年5月1日,杭州地铁线网客流创下了单日运送125.33万人次的新高。显然,地铁在公共出行分担率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杭州地铁运营通车以来,已经建成全长约82公里的运营线路,未来几年还将继续延长;计划2022年亚运会召开前,将有十条线路建成投运,总里程192公里覆盖全市9个区。推进地铁建设、优化地面交通,双管齐下实现50%的公交出行分担率目标是大有希望的。地铁列车的运行模式有别于高铁:尽管地铁列车的速度远逊高铁,但地铁列车的间隔却远小高铁,通常两车的间隔时间≤120s,甚至压缩至90s或更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00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