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VT及用于减轻其变速器总滑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8800.1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7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B·M·奥尔森;R·W·凡蒂佩恩;P·G·奥塔内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46 | 分类号: | F16H59/46;F16H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贺紫秋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vt 用于 减轻 变速器 滑移 方法 | ||
一种无级变速器(CVT),包括:输入构件;输出构件;变速器组件,其具有可操作用于经由输入构件接收输入转矩的主变速器带轮、可操作用于经由输出构件传递输出转矩的副变速器带轮、以及与主变速器带轮和副变速器带轮摩擦接合的环形可旋转驱动元件;第一和第二速度传感器,可操作用于测量主变速器带轮和副变速器带轮的相应旋转速度;以及控制器。控制器执行利用所测量的旋转速度来检测环形可旋转驱动元件相对于主变速器带轮和副变速器带轮的总滑移的方法,并且响应于所检测的总滑移,请求输入转矩经校准的持续时间减小校准量,直到所检测的总滑移达到校准滑移水平。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CVT)以及用于减轻其变速器总滑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级变速器(CVT)是一种能够在校准的速度比范围内实现无穷变化的动力传动装置。不同于使用一个或多个行星齿轮组以及多个旋转和制动摩擦离合器来建立离散齿轮状态的传统齿轮传动装置,CVT使用可变直径的带轮系统。带轮系统,通常被称为变速器组件,可以在校准的速度比范围内的任意点转换。
典型的变速器组件包括经由环形可旋转驱动元件(例如驱动链或带)互连的两个变速器带轮。环形可旋转驱动元件跨骑在由锥形带轮面限定的可变宽度的间隙内。变速器带轮中的一个经由曲轴、变矩器和输入齿轮组接收发动机转矩,并且因此用作主动/主带轮。另一个带轮经由附加齿轮组连接到CVT的输出轴,并因此用作从动/副带轮。根据配置,可以在变速器组件的输入侧或输出侧上使用一个或多个行星齿轮组。
为了改变CVT速度比,将夹紧力经由一个或多个带轮致动器施加到变速器带轮。夹紧力有效地将带轮半部挤压在一起,以改变带轮面之间的间隙的宽度。间隙尺寸的变化,即间距半径,导致可旋转驱动元件在间隙内跨骑得更高或更低。这进而改变了变速器带轮的有效直径并且改变了CVT的速度比。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了一种具有无级变速器(CVT)和被编程以减轻CVT的总滑移影响的控制器的系统。CVT包括环形可旋转驱动元件(例如驱动链或带)以及上述类型的变速器组件。在CVT的正常操作期间,控制器管理变速器带轮的夹紧力,以实现期望的速度或转矩比。然而,有时环形可旋转驱动元件可能相对于变速器带轮滑移。变速器表面被特别地加工以提供与环形可旋转驱动元件接合的摩擦表面。控制器被编程为自动执行相关联的控制方法的各步骤,以便减轻总变速器滑移的影响,并且从而防止在环形可旋转驱动元件和变速器带轮的接合表面处的磨损。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CVT包括输入构件、输出构件、变速器组件、第一和第二速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变速器组件包括:主变速器带轮,其可操作用于经由输入构件接收输入转矩(例如,来自发动机);副变速器带轮,其可操作用于经由输出构件传递输出转矩;以及环形可旋转驱动元件,其与主变速器带轮和副变速器带轮摩擦接合。速度传感器可操作用于测量主变速器带轮和副变速器带轮的相应旋转速度。
该实施例中的控制器被编程为:利用所测量的旋转速度来检测环形可旋转驱动元件相对于主变速器带轮和副变速器带轮的总滑移,并且响应于所检测的滑移,请求输入转矩在校准的持续时间上减小校准量,直到所检测的总滑移水平达到校准的滑移水平。
在总滑移事件开始时,控制器通过将带轮上的夹紧力增加校准量(例如通过增加夹紧转矩偏移)来减小最大转矩比。然后,最大转矩比以预定速率平稳地返回到校准水平。
与上述控制动作同时,控制器暂时禁用CVT的基于反馈的比率控制,以允许实现这样的动作。
另外,可以在给定速度比下在总变速器滑移发生多次校准之后更新查找表。该动作旨在增加在发生总滑移附近的一组变速器速度比中的夹紧转矩偏移。然后,当变速器速度比再次处于受影响范围内时,在正常CVT操作期间施加夹紧转矩偏移。在特定速度比下的预定次数的总滑移事件之后,控制器可以从考虑范围中排除这样的速度比。故障代码可以记录在控制器的存储器中,指示特定速度比不可用或请求CVT的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88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