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装部件以及线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4271.8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9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稻尾伸一;足立英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H01B7/18;H01B7/2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件 以及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5年12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申请No.2015-242891),并且要求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管状形状的外装部件,其使得导电路径能够被贮存且保护在其中,并且涉及一种包括该外装部件的线束。
背景技术
将以实例的方式描述高压线束。例如,JP-A-2010-47032公开了一种线束,该线束用于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上安装的高压装置之间进行电连接。本发明人撰写的JP-A-2010-47032中公开的线束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路径以及管状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用于保护插入到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导电路径。JP-A-2010-47032中公开的线束足够长以便穿过车辆的地板而被布设。
在JP-A-2010-47032中描述的线束中,通过捆扎将各个导电路径固定到外装部件中的端部的位置。另外,在导电路径被插入到外装部件中的同时,该导电路径还在车辆的地板中的前部和后部的位置处由保护器保持。即使当利用外装部件或保护器来固定导电路径时,导电路径也被固定为在其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具有距离,并且在导电路径与外装部件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收容该导电路径的中间部。当在车辆行驶期间的振动被传递到处于该收容状态下的导电路径时,存在导电路径可能振动并且撞击在外装部件的内表面上这样的担忧。即,存在可能在导电路径侧上发生刮削等的担忧。
鉴于以上,通过使用JP-A-2014-212615中描述的线束而解决了这个担忧。在JP-A-2014-212615中描述的线束包括形成为具有狭缝部的波纹管(即,外装部件形成为具有狭缝)。波纹管还形成为包括弹性唇部,其与狭缝部连续,从而防止通过狭缝部而插入的导电路径振动。在插入导电路径之后,带子缠绕在波纹管上,以覆盖狭缝部。
然而,在JP-A-2014-212615中描述的线束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技术问题之一为:例如由在驾驶车辆期间飞散的石块导致带子的缠绕破损,并且例如由于飞溅的水而使水进入到波纹管中,从而最终导致了故障。此外,还存在另一个技术问题:由于使用了具有狭缝部的外装部件,所以不能确保必需的且充足的刚度。
发明内容
已经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能够确保必需且充分的刚度,并且不再担心水进入,并且还能够抑制导电路径在外装部件内的运动,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外装部件的线束。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包括:管状本体,其使得一个以上的导电路径能够被贮存且保护在该管状本体中,其中,所述管状本体不具有狭缝,其中,所述管状本体包括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形成在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表面中,其中,所述多个凸部每一者均包括R部,所述R部具有沿着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表面的周向而延伸的大致圆弧形状,其中,所述多个凸部每一者在沿着所述管状本体的管轴线切割的截面中均为大致U状或V状,并且均具有平滑的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凸部被安置在绕着所述管轴线的螺旋线上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外装部件,其中,所述管状本体包括具有直管状形状的直管部,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凸部形成在所述直管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包括:外装部件,其包括管状本体;以及一个以上的导电路径,其被贮存且保护在所述管状本体中,其中,所述管状本体不具有狭缝,其中,所述管状本体包括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形成在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表面中,其中,所述多个凸部每一者均包括R部,所述R部具有沿着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表面的周向而延伸的大致圆弧形状,其中,所述多个凸部每一者在沿着所述管状本体的管轴线切割的截面中均为大致U状或V状,并且均具有平滑的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凸部被安置在绕着所述管轴线的螺旋线上的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42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