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吸扫式扫路车的吸管降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4086.9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乔永胜;郑相民;王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加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7100 湖北省咸***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管 风机 吸盘 降尘装置 帘子 吸扫式扫路车 橡胶帘子 软橡胶 垃圾箱 吸筒 牙型 风流 潮湿区域 粉末颗粒 供水管道 来回摆动 水流雾化 成雾状 摆动 夹带 长牙 吸入 潮湿 散落 湿润 垃圾 自由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吸扫式扫路车的吸管降尘装置,吸管降尘装置包括吸盘和吸管,吸筒和吸盘之间设有一个与供水管道相连通牙型橡胶帘子。本发明牙型橡胶帘子在车辆进行吸扫作业时,通过风机的作用这个长牙型软橡胶帘子每一分支条都会进行频繁快速的来回摆动,这样一来,只要风机工作,这些频繁摆动的软橡胶帘子就会将落在其上面的水在吸筒内甩成雾状,而且会波及很长一段区域,就因为这个水流雾化效果的存在,将吸盘吸入的灰尘粉末颗粒通过一段潮湿区域变得湿润,接下来随着风机的风流进入垃圾箱,这样随风进入垃圾箱的潮湿灰尘由于重力而自由散落在垃圾箱内,不会再度荡起灰尘,进而通过风机循环的风流就只是纯粹的风,不会夹带灰尘而进入大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污水二次降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无压水雾化降尘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吸尘扫路车,基本都采用在吸盘垃圾吸筒内加装喷嘴喷水降尘,如果把水量加大了,是可以起到抑尘作用,但势必将清扫作业时间大大缩短;水如果把水量变小了,不但抑尘效果不好,还会造成灰尘在空气中的二次污染。
目前对于多数扫路车也在垃圾吸筒内设置雾化降尘设计,但基本都采用在垃圾吸筒侧壁上设置几个喷水的不锈钢喷嘴,在清扫过程中,垃圾灰尘颗粒在风机的作用下,从吸口经过垃圾吸筒进入到垃圾箱,垃圾灰尘颗粒在经过吸筒过程中穿越喷嘴喷水雾区域,吸入水分使其变得潮湿,从而进入垃圾箱垃圾就变得变得湿润,在垃圾箱内降落时不会再荡起灰尘,垃圾箱排风口处也不会出现二次扬尘。但这样在整个喷水系统中用水量大,如果车辆运营路段上加水点较少就很难保证整个过程不会发生二次扬尘,而且可能在收集的垃圾中不单单是潮湿,可能含水量很大,甚至都是泥水,在倾倒垃圾时可能会造成四处乱溅。
中国公开号为102277846A的授权专利,它公开的是供水组件通过管路与扫路车吸管的内腔连通以提供降尘和润滑吸管内壁用水,扫路车吸 管上开设有过水孔,过水孔通过管路与所述供水组件连通 ;扫路车上气力系统所产生的负压使水吸入吸管的内腔并紧贴在吸管的内壁周围以润滑吸管的内壁。它也没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水量少、雾化程度高的的吸管降尘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吸扫式扫路车的吸管降尘装置,吸管降尘装置包括吸盘和吸管,吸筒和吸盘之间设有一个与供水管道相连通牙型橡胶帘子。
进一步地,上述供水管道和扫路车垃圾箱内的污水循环过滤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污水循环过滤机构包括包括位于垃圾箱内的污水过滤腔和吸入垃圾腔,污水过滤腔和吸入垃圾腔之间设有污水过滤网;污水过滤腔的出口端通和所述供水管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污水过滤腔的出口端通和供水管道之间设有水箱开关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牙型橡胶帘子在车辆进行吸扫作业时,通过风机的作用这个长牙型软橡胶帘子每一分支条都会进行频繁快速的来回摆动,这样一来,只要风机工作,这些频繁摆动的软橡胶帘子就会将落在其上面的水在吸筒内甩成雾状,而且会波及很长一段区域,就因为这个水流雾化效果的存在,将吸盘吸入的灰尘粉末颗粒通过一段潮湿区域变得湿润,接下来随着风机的风流进入垃圾箱,这样随风进入垃圾箱的潮湿灰尘由于重力而自由散落在垃圾箱内,不会再度荡起灰尘,进而通过风机循环的风流就只是纯粹的风,不会夹带灰尘而进入大气。从而即达到污水再利用降尘效果,又减少了由于吸扫垃圾而造成的二次污染。
2.而该雾化降尘系统主要特征在于它能将扫路车垃圾箱内吸入的垃圾泥水混合物进行沉淀后,然后沉淀出来水通过滤网进入废水收集槽,这些脏而不浊的废水可通过实时手动控制开关系统(也可采用电控开关控制)将其通过输水管送到垃圾吸筒侧壁的进水孔,让水流进垃圾吸盘上方与其对接的吸筒内,这些水流就会顺着吸筒内壁落到设置在吸筒与吸盘之间长牙型软橡胶帘子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加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合加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40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梯度混凝土浇筑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消防供水备用增压循环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