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层环结构的光接入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3288.1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2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江宁;吕韵欣;薛琛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层 结构 接入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层环结构的光接入网系统,所述光接入网系统包括光链路终端层、第一层远端节点层、第二层远端节点层及光网络单元层;其中,光链路终端层包括多个光链路终端单元;第一层远端节点层包括多个第一层远端节点,各第一层远端节点互联形成环状;第二层远端节点层包括多个第二层远端节点,各第二层远端节点互联形成环状;光网络单元层包括多个光网络单元,各所述光网络单元互联形成环状。本发明基于多层环结构的光接入网系统,通过将第一层远端节点层中的各第一层远端节点、第二层远端节点层中的各第二层远端节点及光网络单元层中的各光网络单元分别互联形成环状,可有效实现传输链路的灵活选择,提高网络的能效、鲁棒性与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层环结构的光接入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作为其支柱的通信网在网络覆盖率、传输速率、网络规模等方面在近年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大量的高速通信网建设也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在2010年,我国的年均网络能耗已达到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一。同时,《通信业“十二五”规划》也明确将网络节能降耗列为网络发展重点之一。从信息技术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通信网的节能降耗工作亟需进行推进与开展相关研究。接入网部分作为通信网中“最后的一公里”,为用户提供了唯一的网络接入接口,其网络器件数目与网络业务复杂度远非通信网其他部分可比拟,相应地,接入网部分的能耗也占到了通信网总能耗的近三分之二。而随着“光进铜退”的落实,在接入网中,光纤将成为最主要的信息传输介质,因此,针对光接入网的节能降耗工作已经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目前,光接入网的能效提升研究主要基于两种网络结构开展:以以太无源光网络和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为主导的现存光接入结构,与以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以及时/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为主导的未来光接入网结构。以太无源光网络通过应用光网络单元的睡眠唤醒机制,配合高效的资源调度与管理,降低了网络的平均能耗,减少了每比特数据的传输能耗。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由于建立了多个波长信道,通过大量地提高传输速率来提升传输效率。
然而,由于现存光接入网结构受限于网络速率与接入容量,无法满足未来光接入网的高速、大接入容量、长距离接入的需求。
目前报道的未来光接入网节能机制中,对网络的鲁棒性,网络的实际布设覆盖范围等问题考虑甚少,而恰恰这两个问题是接入网在实际应用中最应考虑的两个问题,前者能为用户提供稳定的服务,后者能指导合理的网络建设。另一方面,随着接入网接入距离的增加,以及城域网与接入网的进一步融合,接入网的城域覆盖应用问题应当得到进一步的讨论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层环结构的光接入网系统,可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能效、以及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多层环结构的光接入网系统,所述光接入网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光链路终端层、第一层远端节点层、第二层远端节点层及光网络单元层;其中,
所述光链路终端层包括多个光链路终端单元;
所述第一层远端节点层包括多个第一层远端节点,各所述第一层远端节点互联形成环状,所述光链路终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层远端节点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层远端节点层包括多个两种类型的第二层远端节点,各所述第二层远端节点互联形成环状,所述第一层远端节点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层远端节点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光网络单元层包括多个光网络单元,各所述光网络单元互联形成环状,所述第二层远端节点的输出端与所述光网络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光链路终端单元包括第一时/波分复用光链路终端和2:1光链路终端光分束器,所述第一时/波分复用光链路终端发射的光信号经过所述2:1光链路终端光分束器输入至所述第一层远端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32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厨房设备灭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消防设备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