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把手及具有该把手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7895.7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1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业;刘业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0 | 分类号: | E05B8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件 把手 弹性部件 把手主体 底座 转动 操作手感 大小变化 底座转动 声音效果 转动过程 满意度 平顺性 填充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把手,包括把手主体和底座,所述把手主体的一端设有可与所述底座转动配合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间隙中设有可在所述限位件转动时填充所述间隙的弹性部件。本发明所提供的把手通过设置所述弹性部件,当所述限位件转动时,所述弹性部件可以利用自身的弹性变形,适应所述间隙的大小变化,所述弹性部件的设置避免了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顿挫感,提高把手主体转动过程中的平顺性、操作手感和把手回位声音效果,提升车辆的使用感受,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把手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把手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把手。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把手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及其附件的设计中,车辆外把手作为进入车内的第一操作附件,外把手的使用手感对于车辆的主观评价有重要影响,车辆外把手设计的舒适感成为外把手的重要指标。
现有技术中,车辆外把手包括把手主体和底座,把手主体的一端可沿底座转动以开启车辆,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外把手的把手主体与底座之间的间隙较大,配合限位不足,影响把手使用时的稳定性,车辆把手感受不良可能会导致用户不满意。
因此,如何提高把手使用的舒适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把手,该把手通过弹性部件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小把手主体与底座之间的间隙,提高把手的使用舒适感。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把手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把手,包括把手主体和底座,所述把手主体的一端设有可与所述底座转动配合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间隙中设有可在所述限位件转动时填充所述间隙的弹性部件。
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限位件上,并且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向外凸起并可与所述底座抵接的凸起部。
优选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可供所述凸起部收缩的中空部分。
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呈弧形弹片状,并且所述弹性部件的轴向垂直于所述限位件的转动平面。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弹性部件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限位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弹性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沿垂直于其转动平面的两侧均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支撑部件的凸台,所述支撑部件的两端均设有可与所述凸台可拆卸配合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侧面设有供所述支撑部件嵌入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呈U型,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底部,并且所述支撑部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把手。
本发明所提供的把手,包括把手主体和底座,所述把手主体的一端设有可与所述底座转动配合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间隙中设有可在所述限位件转动时填充所述间隙的弹性部件。该把手通过设置所述弹性部件,当所述限位件转动时,所述弹性部件可以利用自身的弹性变形,适应所述间隙的大小变化,所述弹性部件的设置避免了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顿挫感,提高把手主体转动过程中的平顺性、操作手感和把手回位声音效果,提升车辆的使用感受,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弹性部件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限位件可拆卸连接。上述设置,将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限位件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所述支撑部件的拆装,进而方便对所述弹性部件的安装和更换,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78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