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TE轨道交通场景下数据调度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145440.1 | 申请日: | 2016-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2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姜琳峰;印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42 | 分类号: | H04W4/42;H04W36/00;H04W36/18;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严彦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te 轨道交通 场景 数据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LTE轨道交通场景下数据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列车车载终端的运行轨迹固定,且移动性有着固定规律的特点,利用UE反馈的TA预先进行判决,使UE进入切换准备状态,UE在此状态中利用业务标示机制,保证UE业务中最重要的业务能够优先得到调度,并利用交互机制通知目标基站也采取同样的调度方式,保证直到切换完成主要业务的性能能够不受影响。最终达到降低切换不及时造成的性能下降风险。本发明实现简单,高效精确,无需额外硬件投入,具有重要市场价值,对我国相关产业在国际上占据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在LTE轨道交通场景下数据调度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等优点,并能带动城市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城市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向宽带化的飞速发展,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作为轨道交通信息化的关键系统主要用于在列车与地面之间建立双向、稳定、可靠、高速的无线数据传输通道,为轨道交通其他业务提供基础承载网。系统主要由基站和车载子系统两部分组成,参见图1,地铁列车本身的车载设备,可通过车载UE进行数据接收和发送。
目前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已经越来越多的采用了LTE作为空口传输技术,LTE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能提供高速的宽带连接,单基站覆盖范围最大可达48km。LTE采用的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由若干个基站组成,当UE从一个基站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时,需要发生小区切换行为。
在现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场景中,通常由用户触发切换流程,用户在与当前连接的基站进行通信的同时,周期性的测量当前连接基站以及相邻小区基站的导频信号强度,当用户测量发现当前连接基站的导频信号强度下降到一定门限值以下,同时相邻小区中某一小区基站的导频信号强度上升到一定门限值以上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即触发切换流程。但是在轨道交通场景中,列车通常是高速运行,当列车飞速通过本小区边缘驶向目标小区时,各信号变化非常快。如按照通用的切换流程,UE测量的本小区和目标小区的信号强度都有一定滞后,无法反映出列车实际位置的信号情况,往往会造成切换时机延误,切换不及时,UE信号质量迅速降低,业务需要的数据量得不到满足,严重影响到UE的性能,对车地通信产生严重干扰和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对此场景下的业务调度方案进行一定的优化来保证最重要的业务不受影响。
相关术语:
LTE 长期演进
UE 用户设备
eNB 基站
TA 时间提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LTE轨道交通通信场景下,高速运行的列车进行服务小区切换时切换时延过大,切换不及时而造成的主要业务性能下降。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TE轨道交通场景下数据调度方法,根据列车车载终端的运行轨迹固定,且移动性有着固定规律的特点,利用UE反馈的TA预先进行判决,使UE进入切换准备状态,UE在此状态中利用业务标示机制,保证UE业务中最重要的业务能够优先得到调度,并利用交互机制通知目标基站也采取同样的调度方式,保证直到切换完成主要业务的性能能够不受影响;
实现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54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