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指令制导系统的指令处理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5202.0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8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良;秦锐;张帆;贾望屹;操炜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5/78 | 分类号: | G06F15/78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指令 制导 系统 处理 芯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指令制导系统的指令处理芯片,采用LQFP封装方式,包含静态检测模块和动态解码模块;静态检测模块中LDO将外界电源转换为静态检测电路和时钟电路的电源电压,时钟电路为静态检测电路提供时钟信号,静态检测电路通过UART接口与控制舱处理器通信,完成静态通信检测;动态解码模块中动态解码电路通过SPI接口向射频接收机发送动态信息,射频接收机延时接收时间指令并输出至动态解码电路进行采样、解码、纠错、校验、还原并重新编码,通过UART接口发送至控制舱处理器。本发明的器件连接更加牢固,产品稳定性更好,系统功耗更小,生产周期和成本大大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指令制导系统的指令处理芯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指令制导系统中指令处理电路主要采用FPGA和FLASH实现动态解码功能,采用单片机实现静态检测功能,其设计架构如图1所示。地面时,单片机与控制舱处理器进行静态通信检测;空中飞行时,FPGA快速捕获接收机突发脉冲信号,进行握手信号的判定、身份识别、校验、纠错编码,还原后送控制舱处理器。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不同口径指令制导系统中应用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FPGA和单片机一般采用BGA封装方式,在高抗过载冲击环境下容易产生器件脱落现象,影响系统产品的稳定性。
2、由于FPGA和单片机均作为通用器件设计,应用于指令制导系统时需要下载程序调试,调试工作量将随FPGA和单片机芯片数量增加,严重影响生产周期。一般FPGA和单片机均是国外采购器件,国内尚没有成熟的替代产品,批量生产时存在采购风险,导致指令处理电路的成本较高。
3、指令制导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小型化、系列化和通用性,FPGA、FLASH、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占用PCB板上较多的面积,并且功耗比较大,无法同射频接收机集成设计,针对不同口径指令制导系统需要重新进行FPGA和单片机选型,甚至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来调整常规架构,增加了电路设计的工作量,不利于在其他平台扩展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指令制导系统的指令处理芯片,采用单芯片集成设计替代现有系统中的FPGA、FLASH和单片机实现静态检测和动态解码功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指令制导系统的指令处理芯片,采用LQFP封装方式,包含静态检测模块和动态解码模块。
所述的静态检测模块集成了静态检测电路、UART接口、LDO和时钟电路,LDO将外界电源转换为静态检测电路和时钟电路的1.8V电源电压,时钟电路为静态检测电路提供时钟信号,静态检测电路通过UART接口与控制舱处理器通信,完成系统在地面时的静态通信检测;所述的动态解码模块集成了动态解码电路、UART接口、SPI接口和PLL,PLL为动态解码电路提供时钟信号,动态解码电路通过SPI接口向射频接收机发送动态信息,射频接收机延时接收时间指令并输出至动态解码电路进行采样、解码、纠错、校验、还原并重新编码,通过UART接口发送至控制舱处理器。
所述的静态检测模块和动态解码模块不同时工作,系统工作时先进行静态通信检测,然后才对动态解码模块加电。
所述静态检测模块的IO电压为2.5V,内核电压为1.8V,时钟电路中EFUSE的烧写电压为3.3V,LDO及模拟IO管脚的供电均采用模拟2.5V;动态解码模块的IO电压为3.3V,内核电压为1.8V,PLL采用模拟1.8V供电,模拟IO管脚采用3.3V供电;采用电源隔离单元实现上述不同电压域之间的隔离和全芯片的ESD保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用于指令制导系统的指令处理芯片采用LQFP封装方式,在高抗过载冲击环境下,器件连接更加牢固,产品稳定性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52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及水产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底盘四轮定位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