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3884.1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2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盛扬;段宗权;张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54 | 分类号: | C08F220/54;C08F226/02;C08F222/38;C08F2/44;C08J3/24;C09K11/06;C09B69/10;B01J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荧光 制备 微球 荧光染料溶液 微球溶液 荧光染料 聚合物微球 生物相容性 单体共聚 共聚单体 搅拌分散 透析处理 荧光微球 影响细胞 有机溶剂 分散剂 交联剂 引发剂 包埋 透析 温敏 稀释 合成 细胞 生长 配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荧光染料溶液的配置:将荧光染料溶于有机溶剂,并通过稀释获得荧光染料溶液;纳米荧光微球的制备:将共聚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和荧光染料溶液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分散均匀,反应,制得纳米荧光微球溶液;纳米荧光微球溶液的透析:对纳米荧光微球溶液进行透析处理,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杂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NIPAM和DMC都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使用其制备的聚合物微球也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在合成微球的材料中加入NIPAM,也可以为产物带来一定的温敏性能;使用这两种单体共聚包埋荧光染料制备的荧光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与细胞共同生长而不影响细胞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微球,一般指直径在纳米级别到微米级别的带有荧光光学性能的一种聚合物微球。其荧光性能来自于表面吸附或微球内部包埋的荧光物质,受外界能量激发而发出荧光。其荧光性能由荧光染料自身结构所决定,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适当条件下可制备得到形态结构稳定,尺寸均匀,发光高效而稳定的荧光微球。相较于传统荧光染料,荧光微球可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这使其在生物医学方面受到广泛关注。
荧光微球的制备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包埋,自组装等方法。物理吸附法一般是将非水溶性的荧光染料分散在水溶性有机溶剂中,再将其与微球载体的水分散体系混合,由于荧光染料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较差,便会析出吸附到微球表面或接枝到聚合物微球表面。包埋法是将荧光物质分散在含有聚合物单体的介质中,利用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物微球的同时,将荧光物质包埋到聚合物微球内部,一般制备出的荧光微球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
近年来,荧光技术在高通量药物筛选及医学标记中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对荧光微球研究的深入。在该方面,我国长期依赖进口,而一些自助研发的产品又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成本过高,价格昂贵,无法大规模生产,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能使聚合物荧光微球国产化,量产化,对我国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荧光染料溶液的配置:将荧光染料溶于有机溶剂,通过稀释获得荧光染料溶液;
b、纳米荧光微球的制备:将共聚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分散介质和荧光染料溶液加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分散均匀,反应,制得纳米荧光微球溶液;
c、纳米荧光微球溶液的透析:对纳米荧光微球溶液进行透析处理,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及杂质。
进一步地,步骤a中荧光染料溶液的配置过程具体为:荧光染料是使用Suzuki偶联法制备的共轭聚合物染料:聚取代三苯胺-芴-苯并噻二唑,先用三氯甲烷作为溶剂溶解荧光染料配成质量比为3‰的溶液,再通过稀释获得质量百分比为0.005~0.006%的荧光染料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b中纳米荧光微球的制备过程具体为:称取共聚单体、交联剂、分散剂、分散介质、荧光染料溶液,搅拌分散均匀,加热至40℃,使用恒压低液漏斗滴加引发剂反应,反应持续4~5小时,反应结束后升温至70℃,除去三氯甲烷,冷却至室温。
进一步地,交联剂的量为共聚单体质量的7~9%,分散剂的量为共聚单体质量的5~7%,分散介质的量为共聚单体质量的25~50ml/g,荧光染料溶液的量为共聚单体质量的7.5ml/g,引发剂的量为共聚单体质量的5%。
进一步地,共聚单体为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1:3~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3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