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金属钛表面制备纳米孪晶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0559.X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6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高波;何吉东;刘畅;徐宁;周英伟;胡亮;朱广林;董立洋;邢鹏飞;涂赣峰;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F1/18 | 分类号: | C22F1/18;C22F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孪晶 金属钛表面 工业纯钛 制备 强流脉冲电子束 真空自耗电弧炉 退火 材料表面性能 再结晶退火 表面形成 机械抛光 有机溶剂 真空条件 重要意义 研磨 熔炼 海绵钛 后冷却 预热 浇注 放入 切出 水份 铸锭 坩埚 热轧 加热 保温 清洗 | ||
1.一种在金属钛表面制备纳米孪晶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海绵钛放入真空自耗电弧炉的坩埚中,利用控温仪将温度调节在300±10℃,预热海绵钛至少30分钟以除去水份,然后将温度升到1800±10℃,熔炼至少1小时以保证海绵钛完全熔化,再将熔化的物料浇注到铸铁模具内,冷却至常温得到工业纯钛铸锭;
(2)加热工业纯钛铸锭至800~850℃,保温0.6~1h,然后热轧,开轧温度850~880℃,终轧温度700~720℃,总压下量为60~65%,最后再进行再结晶退火处理,退火温度600~650℃,时间30~50分钟;退火后冷却到室温,获得铸锭;
(3)利用线切割在铸锭上切出断面,然后对断面进行机械抛光和研磨至表面光亮,再用有机溶剂将其表面清洗干净,获得试样;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醇或丙酮;
(4)将试样置于真空度≤6×10-3Pa条件下,对其表面进行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加速电压为20~25KV,脉冲次数为25次,能量密度为2~4J/cm2,在金属钛表面获得纳米孪晶层;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时的束斑直径为30mm,脉冲宽度为0.5~5μs,脉冲间隔为3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055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