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40453.X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2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焦树强;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05 | 分类号: | H01M10/05;H01M10/054;H01M10/058;H01M4/133;H01M10/0567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包含正极、负极和多离子非水离子电解液。其中正极材料采用具有石墨结构碳材料;负极材料采用金属铝或含铝合金;电解液为含有PF6‑和AlF4‑配离子的非水离子电解液;隔膜为聚丙烯微孔隔膜(PP)或聚乙烯微孔隔膜(PE)或PP/PE/PP混合三层隔膜。本发明对多离子电池的材料进行严格精细的选择,科学合理的组配。本发明所提供的多离子电池能够反复充放电、具有高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原材料便宜且环境友好,其工作电压可达4.0~4.5 V,循环200圈后,比容量剩余100 mAh/g以上。该多离子电池可广泛应用于电子产业、IT产业、通讯产业等众多领域,也可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材料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自日本索尼公司研制成功以来,由于其具有工作电压高、质量轻、比能量大、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突出优点,而备受世人青睐,是21世纪的绿色环保电源。因此很快在电子工业、IT产业、通讯产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也成为电动汽车首选的功力电池之一。目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仍是当今电化学、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研究的热点。
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主要为氧化钴锂、氧化镍锂、氧化锰锂、氧化钒锂和磷酸铁锂。但是这些活性物质都存在一定缺陷,如LiNiO2在制备过程中很容易形成非化学计量化合物,致使电化学性能不稳定,不耐过充电;LiMn2O4虽然耐过充电,安全性较好,但循环性能差,高温容量衰减快;LiFePO4可大电流快速放电且高温性能好,但低温性能差,正极材料振实密度小,等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要大于钴酸锂等锂离子电池,因此在微型电池方面不具有优势;LiCoO2由于易于制备、工作电压高、结构比较稳定,是目前大量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但经过长期循环外,层状结构会转变为立方尖晶石结构,结构不稳定,循环性能不好。此外,上述正极材料价格都比较贵,而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钴氧化合物和钒氧化合物等都有毒性,所以在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拥有简单电极材料和高性能的电池。
近年来,一种双离子电池被广泛研究,而且大多研究都以碳材料作为电极材料。Read等报道了一种在高电势下基于Li+和PF6-离子脱-嵌的双石墨电池,电解液采用1.7 MLiPF6 FEC-EMC离子电解液,该电池首圈放电比容量达到80 mAh/g,但是循环50圈后其比容量仅剩余56 mAh/g。(文献:Read, J. A., Cresce, A. V., Ervin, M. H., & Xu, K.Dual-graphite chemistry enabled by a high voltage electrolyte. 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 7(2), 617-620)。Rothermel等报道了一种基于Li+和离子电解液中TFSI-阴离子共同嵌入-脱出石墨结构的双石墨电池,并且采用亚硫酸乙烯酯作为SEI膜形成添加剂,其比容量稳定在50 mAh/g左右。(文献:Rothermel, S., Meister,P., Schmuelling, G., Fromm, O., Meyer, H. W., Nowak, S., & Placke, T. Dual-graphite cells based on the reversible intercalation of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 imide anions from an ionic liquid electrolyte.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 7(10), 3412-34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04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芯配对贴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含离子液聚合物的锂硫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