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级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33613.8 | 申请日: | 2016-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7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二东;聂玉娟;孙公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F7/30 | 分类号: | C01F7/30;H01M12/0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液 放电 纳米级氧化铝 空气电池 氢氧化铝 制备 电池放电过程 凝胶态电解液 高纯氧化铝 放电过程 高温焙烧 粒径均匀 商业标准 真空条件 恒电流 纳米级 水清洗 下密封 氧化铝 陈化 高纯 粒径 沉淀 环保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级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其中:电池放电过程使用的电解液为NaOH,浓度为2M~5M,放电电解液温度为20℃~65℃之间。放电过程为恒电流放电,放电电流密度为10mA/cm2~120mA/cm2。放电后所得电解液或含有微量沉淀物,或为凝胶态电解液,所得电解液在室温下密封陈化1~8天,得大量白色沉淀。沉淀经分离,UP水清洗,真空条件下干燥,得到高纯氢氧化铝原料。氢氧化铝经高温焙烧得粒径均匀纳米级高纯氧化铝。本发明制造的氧化铝无论从粒径、纯度都能达到商业标准,大大降低了铝‑空气电池的原材料和使用成本,有利于变废为宝,提高铝‑空气电池整体的经济效益与环保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铝-空气电池放电过程制备粒径均匀纳米级高纯氧化铝方法。
背景技术
粒径均匀纳米级高纯氧化铝在锂离子电池隔膜涂层、透明陶瓷、高端结构陶瓷、催化剂载体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目前纳米级高纯氧化铝的工业制造方法主要为醇盐水解法、改良拜耳法、水热法和化学沉淀法等,这些方法虽然都可以得到粒径均匀、形貌良好的纳米级高纯氧化铝,但或多或少都存在资源浪费、设备操作条件严苛等缺点。
铝-空气电池在放电过程中随着溶液中铝酸根离子浓度逐渐饱和,会析出大量氢氧化铝沉淀,沉淀的产生对电解液管理及电池性能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制约了铝-空气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通过调变放电过程参数,将沉淀转化为适合工业应用的氧化铝的原料,对降低铝-空气电池的原材料和使用成本、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电池的经济效益与环保价值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研究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铝-空气电池放电过程制备粒径均匀纳米级氧化铝方法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所述铝-空气电池包括99.99%以上高纯铝阳极,空气阴极与铝阳极平行放置,并置于铝阳极两侧。电解液为纯度为99.99%的电子级NaOH溶于高纯水中配成。
2)启动铝-空气电池进行恒电流放电,放电电流密度优选10~120mA/cm2,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保持恒温。
3)放电结束后取出电解液,室温条件下进行密封陈化,至溶液电导率稳定。
4)分离陈化所得沉淀。
5)用高纯水对沉淀物进行反复清洗,至清洗液的pH至中性。
6)沉淀物进行干燥处理,得氢氧化铝原料。
7)氢氧化铝原料经过高温焙烧,得粒径均匀纳米级氧化铝。
步骤1)中所配制NaOH浓度为2~5M,优选为4M。浓度太低,影响电池放电性能,而且不利于沉淀的产生;浓度太高,溶液粘度增大,不利于沉淀产物的均匀分散。
步骤2)所述恒温条件通过蠕动泵带动电解液循环方式实现。优选温度区间为20~65℃,温度太低,会影响电池放电性能,从而影响产物粒径与形貌;温度太高,会损坏阴极,使其催化性能下降,同时析氢严重,降低电池性能及阳极利用率。
步骤3)放电结束的条件为:对外放电电流密度大于等于70mA/cm2,放电过程截止电压为0.1V,对外放电电流密度小于70mA/cm2,放电过程截止电压为0.8V。
步骤3)所得电解液中含有微量沉淀或液体为凝胶态。
步骤3)电解液陈化时间位1~8天,陈化时间太短,所得沉淀量少,且容易形成无定形产物,影响氧化铝的最终形貌;陈化时间太长,使整个生产过程耗时延长,增加颗粒团聚的可能,使颗粒不均匀。
步骤4)沉淀分离采用循环水式真空泵进行抽滤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36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