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1020.8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1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阳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鸿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11113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分析仪。
背景技术
分析仪是一种重要的设备,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现有的分析仪有多种,结构/原理基本相同,随着对监测数据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分析仪已经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需要对其结构、功能进行改进,提高检测分析的精度。
于是就开发了一种自动分析仪,包括顺次连接的蠕动泵、流体计量器、多路进样阀、第一电磁阀和消解器;其中,所述消解器包括壳体、固定于所述壳体中的消解管、固定于壳体内侧的光电发射器和光电接收器,以及固定于壳体上并与消解管直接连通的第二电磁阀;所述消解管位于光电发射器和光电接收器之间的光路上。
所述第二电磁阀包括具有2个以上流道的阀体、可在阀体内上下移动的密封部件,以及控制所述密封部件运动状态的电磁控制元件;所述阀体内设有圆台形凸起,所述圆台型凸起具有一圆锥形凹陷,至少一流道开口于圆锥形凹陷中;所述密封部件具有一与所述圆锥形凹陷适配的圆锥形顶针。
开口于圆锥形凹陷中的流道为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开口于圆台形凸起顶壁或侧壁。
通过将光电收发装置设置在壳体的内侧,便于控制其工作温度,减少温度波动对测量数据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同时,第二电磁阀直接与消解管连通,而非通过连接管连通,减少了消解管内分析物质的散发空间,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光电发射器或光电接收器是通过螺接部件固定于壳体内侧的,而现有的螺接部件并不适合用来在壳体内侧固定光电发射器或光电接收器。
另外所述第二电磁阀常常连接第二PLC的输出端子,所述第二PLC一般都放置在主控箱中,主控箱中还设置有其他的电子部件,主控箱往往设置在室内,而现在室内位于主控箱上方往往有保持室内温度的制冷管道,这些管道中的制冷液一旦出现泄露,就会由主控箱的上部纵向流进、偏向流进主控箱中,第二PLC和其他电子部件就会被制冷液所渗进,第二PLC中的部件和其他电子部件就会发生毁损而出现故障,要避免制冷液由主控箱的上部纵向流进、偏向流进主控箱中,目前把主控箱整体构造成封闭形式,这样即使在某些方面避免了第二PLC就会被制冷液所渗进的缺陷,然而却没考虑主控箱的制冷性能,另外更为不容易避免的缺陷为:当室内由于打扫卫生而喷洒在室内底部表面的清洗液不少时,就常常经过主控箱的换气槽、主控箱的盖板渗进主控箱里,使得主控箱里的部件就会发生毁损而出现故障,这样主控箱面对制冷与避免液流进入主控箱里的缺陷面临无法同步避免的问题,实现了制冷而不容易实现避免液流进入主控箱里,避免了液流进入主控箱里而不容易实现制冷的缺陷,要实现对主控箱的制冷,部分主控箱应用的技术为朝主控箱里送入外部气流,经由外部气流的运动实现制冷,然而进气扇把主控箱之外的气流送进主控箱里之际往往也会流进不少颗粒物杂质,该颗粒物杂质附着在第二PLC和其他电子部件壁面,影响了第二PLC的工作周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分析仪,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螺接部件并不适合用来在壳体内侧固定光电发射器和光电接收器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分析仪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自动分析仪,包括顺次连接的蠕动泵、流体计量器、多路进样阀、第一电磁阀和消解器;其中,所述消解器包括壳体、固定于所述壳体中的消解管、固定于壳体内侧的光电发射器和光电接收器,以及固定于壳体上并与消解管直接连通的第二电磁阀;所述消解管位于光电发射器和光电接收器之间的光路上;
所述固定于壳体1内侧的光电发射器或光电接收器3是通过嵌接件来把壳体内侧同光电发射器或光电接收器相嵌接的;
所述嵌接件含有一体化连接在光电发射器或光电接收器一头上的两个以上的嵌接板条与一体化连接在壳体内侧的壁面上的两个以上的嵌接板条;而每个所述嵌接板条的一边壁上设有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的一边壁上设有嵌接头L1,所述第二突起的一边壁上设有同所述嵌接头L1相并列的嵌接口L2,所述第一突起的另一边壁同所述第二突起的一边壁间构成同所述第一突起相适配的用来伸入突起的接入口;
所述嵌接板条设有两个以上的定位口L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鸿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鸿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1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遮脸恐龙
- 下一篇:联合制碱中原料盐的制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