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9257.2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6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兴华;陈冰冰;高启升;郑荣;林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7/02 | 分类号: | B63C7/02;B63C1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水下机器人 回收 缆绳 水下机器人 电磁铁 回收装置 母船 压铁 自身重力作用 固定块斜面 控制电磁铁 模块化设计 起吊装置 水下航行 通用性强 维护方便 释放 滑落 上电 水中 吸住 断电 紧凑 打捞 牵引 漂浮 施加 水面 | ||
1.一种无人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动绞车(1)、电磁铁固定块(4)、回收块(5)及压铁(6),其中被动绞车(1)的一侧安装于无人水下机器人载体(18)上,另一侧的下部与所述电磁铁固定块(4)连接,该电磁铁固定块(4)上内嵌有电磁铁(3);所述回收块(5)位于电磁铁固定块(4)另一侧的上部,由通电的所述电磁铁(3)吸附固定,并与所述被动绞车(1)中的缆绳(2)相连,所述压铁(6)被固定于回收块(5)与电磁铁固定块(4)之间;所述电磁铁固定块(4)的上表面为斜面,电磁铁(3)断电,所述压铁(6)在重力作用下从电磁铁固定块(4)的斜面上滑落至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绞车(1)包括框架(7)、轮毂(8)、固定法兰(9)、转轴(10)及填充浮力材块(11),该框架(7)安装在无人水下机器人载体(18)上,所述转轴(10)转动安装于框架(7)上,并在位于框架(7)外侧的两端部分别连接进行轴向定位的所述固定法兰(9),所述轮毂(8)安装于转轴(10)上、与转轴(10)连动,所述轮毂(8)的圆周上开有凹形限位槽(13),在所述框架(7)的外圆周表面均布有多个安装在框架(7)上的填充浮力材块(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2)的一端连接于转轴(10)上开设的凹槽(17)内、并缠绕于转轴(10)上,所述缆绳(2)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收块(5)连接;所述转轴(10)的任一端为方形结构,在回收所述缆绳(2)时可连接旋转手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块(5)的底部设有吸盘(12),该吸盘(12)的周围形成容置所述压铁(6)的凹陷空间(14),所述回收块(5)朝向被动绞车(1)的一侧设有限位块(15);所述被动绞车(1)上设有缠绕缆绳(2)的转轴(10),该转轴(10)上连动有带凹形限位槽(13)的轮毂(8),所述限位块(15)嵌入凹形限位槽(13)内,限制所述轮毂(8)及转轴(10)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块(5)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相倾斜、具有夹角,所述吸盘(12)的下表面与该回收块(5)的下表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铁(6)上开有圆孔(16),所述吸盘(12)插入该圆孔(16)中、吸附于所述电磁铁(3),该圆孔(16)的直径大于所述吸盘(12)的直径,所述压铁(6)的厚度小于所述凹陷空间(14)的深度;所述回收块(5)的材料为耐压浮力材,其与所述压铁(6)的水中重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3)嵌入安装在电磁铁固定块(4)后与所述电磁铁固定块(4)的上表面共面;所述回收块(5)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相倾斜、具有夹角,该回收块(5)的下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和所述电磁铁固定块(4)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之和为1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固定块(4)和回收块(5)组成完整的流线外形,即该电磁铁固定块(4)和回收块(5)的外侧表面组成一完整的弧面。
9.一种权利要求1至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无人水下机器人回收装置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下机器人完成指定任务回收时,所述电磁铁(3)断电,回收块(5)连同被动绞车(1)内预留的缆绳(2)被释放后漂浮至水面,所述压铁(6)在重力作用下从电磁铁固定块(4)的斜面上滑落至水中,由母船上的作业人员打捞回收块(5),通过作业人员施加外力将缆绳(2)全部释放,并牵引水下机器人至母船附近,将缆绳(2)挂在母船的起吊装置上,完成无人水下机器人的回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2)的一端缠绕于被动绞车(1)内的转轴(10)上,另一端与所述回收块(5)连接,并在所述被动绞车(1)内预留设定长度的缆绳;所述转轴(10)上连动有轮毂(8),该轮毂(8)通过所述回收块(5)上设置的限位块(15)限位,避免所述转轴(10)在水下机器人完成任务过程中转动;当所述回收块(5)被释放后,所述轮毂(8)失去限位,与该轮毂(8)连动的转轴(10)可自由转动,进而释放缆绳(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92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