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抗泥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8054.1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6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华;冯中军;徐健;傅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8 | 分类号: | C04B24/38;C04B24/12;C04B28/02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 |
地址: | 2002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季铵盐衍生物 聚羧酸减水剂 插层反应 有效减少 工作性 含泥量 甜菜碱 粘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抗泥剂组合物,该抗泥剂组合物是由10%‑70%的甜菜碱及其衍生物、10%‑70%的季铵盐衍生物和0%‑80%的水组成。本发明公开的混凝土抗泥剂组合物在含泥量高的混凝土中使用时,能够有效减少聚羧酸减水剂在粘土中的插层反应,保持混凝土良好的工作性和工作保持性,与现有的抗泥剂相比,性价比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外加剂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混凝土用抗泥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当前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随着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消耗了大量的砂石骨料,导致当前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逐渐下降,其中砂石的含泥量一直是建筑施工中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砂石含泥过高,容易导致混凝土流动性急剧的下降,不仅影响施工,还导致混凝土不符合设计要求,带来一系列外观和质量问题。
当前研究表明,砂石含泥量高导致混凝土流动性下降,主要是因为起分散作用的混凝土外加剂被吸附到泥中的粘土中,特别是聚羧酸减水剂,其分子结构中的聚醚侧链非常容易和粘土中的蒙脱土发生插层,导致减水剂被粘土消耗而难以发挥作用,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目前对于抗泥剂的研究也有一些专利报道,如专利CN105924026A报道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用抗泥小料,是采用焦亚硫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硝酸钠等无机盐的组合物,这种无机盐抗泥效果并不显著,而且用量过多容易导致混凝土流动性下降,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专利CN105800997A报道了一种硅烷基改性聚合物抑泥剂,在共聚物中引入了硅氧烷基团,是一种低分子量线性共聚物,通过与粘土发生吸附来减少对减水剂的影响,但是泥土对这种聚合物的吸附不一定强于聚羧酸减水剂,效果也有限;专利CN104609756A报道了一种阳离子型混凝土抑泥剂及制备方法,由含磷或含氮有机阳离子聚合物和无机盐组成,这种季磷或季铵盐阳离子聚合物能优先吸附到带负电荷的粘土表面,从而减少粘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但是该聚合物使用的阳离子单体价格昂贵,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抗泥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抗泥剂组合物,特点在于它是由10%-70%的甜菜碱及其衍生物、10%-70%的季铵盐衍生物和0%-80%的水组成,其中所述的甜菜碱及其衍生物包括羧基甜菜碱及其衍生物、磺基甜菜碱及其衍生物和磷酸基甜菜碱及其衍生物;所述的季铵盐衍生物为壳聚糖季铵盐、糊精改性季铵盐、淀粉改性季铵盐、纤维素改性季铵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混凝土抗泥剂组合物,其特点在于甜菜碱及其衍生物为甘氨酸三甲胺乙内酯、十二烷基二甲基胺乙内酯、柠檬酸甜菜碱、椰油酰胺丙基二甲胺乙内酯、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3-(N,N-二甲基辛基铵)丙烷-1-磺酸内盐、磷酸甜菜碱、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丙基磷酸脂甜菜碱、十四烷基二甲基羟丙基磷酸酯甜菜碱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混凝土抗泥剂组合物,其特点在于季铵盐衍生物为N-三甲基壳聚糖季铵盐、N-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季铵型阳离子淀粉、季铵盐阳离子淀粉接枝共聚物、季铵盐阳离子β-糊精改性物、氯化-2-羟基-3-(三甲氨基)丙基聚环氧乙烷纤维素醚。
所述的混凝土抗泥剂组合物,其特点在于该组合物可以是以固体形式存在的粉体混合物,也可以溶于水中配置成水溶液。
所述的混凝土抗泥剂组合物,其特点在于该组合物为60%的柠檬酸甜菜碱和40%的N-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也可以是30%磷酸甜菜碱、20%的季铵型阳离子淀粉和50%的水。
所述的混凝土抗泥剂组合物,其特点在于它用作混凝土抗泥剂时可以和减水剂、消泡剂、引气剂、增稠剂、状态调节剂等进行复配使用。
所述的混凝土抗泥剂组合物,其特点在于用作混凝土抗泥剂时使用掺量为混凝土总胶材的0.10%-2.0%。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和优势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80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烧法快速制备纳米尖晶石型镍锰酸锂材料
- 下一篇:一种免烧轻质砖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