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溴螺环[芴-9;9’-氧杂蒽]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7293.5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2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孙敏青;杨振强;曹继红;王朝杰;杨瑞娜;席振峰;孙雨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11/96 | 分类号: | C07D311/96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溴螺环 氧杂蒽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溴螺环[芴‑9,9’‑氧杂蒽]的合成方法,属有机合成领域。通过如下方法实现:以二苯醚为原料,惰性气体保护下,与仲丁基锂反应后,再加入4‑溴9‑芴酮,在冰乙酸溶剂中闭环合成4‑溴螺环[芴‑9,9’‑氧杂蒽]。合成方法简单可行,总收率达到85%以上,适合工业化生产。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温度,适合作为合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间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类芴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尤其涉及及一种4-溴螺环[芴-9,9’-氧杂蒽]的合成方法,属有机化学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螺环芳烃类化合物以其大的共轭体系和独特的螺共轭效应、刚性共平面结构、高玻璃化温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成为有机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结构单元,在构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及光探测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表现出较高的载流子迁移效率。螺环芳烃的典型代表之一是螺二芴类化合物,但螺二芴作为有机半导体构筑单元,存在制备原料昂贵、反应步骤繁琐等缺点。
螺[芴-9, 9’-氧杂蒽]保持了螺二芴类单元的高静态位阻、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对光无淬灭等优势,作为有机半导体材料,为螺环烃类化合物的商业化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广泛应用于深蓝光非掺杂OLED、电致磷光材料和磷光主体材料等领域。然而在OLED为代表的有机器件商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昂贵的材料、高耗能的蒸镀工艺等问题。绿色有机半导体将成为解决信息技术的重要方案, 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未见4-溴螺环[芴-9,9’-氧杂蒽]合成方法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收率高的合成4-溴螺环[芴-9,9’-氧杂蒽]的方法,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以二苯醚为原料,惰性气体保护下,与仲丁基锂反应后,与4-溴芴酮反应,最后在冰乙酸溶剂中闭环合成4-溴螺环[芴-9,9’-氧杂蒽]。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4-溴螺环 [芴-9,9’-氧杂蒽]具有下列结构式:
合成路线如下:
在氩气保护下,在反应瓶中加入二苯醚的丁醚溶液,降温至-78℃~-80℃ , 滴加仲丁基锂的丁醚溶液,反应结束后,滴入4-溴芴酮的四氢呋喃溶液,检测无4-溴芴酮后,淬灭反应,经萃取,干燥,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油状物;然后加入冰乙酸溶解,加入浓盐酸或浓硫酸,120℃-125℃回流,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倒入冰水中,经重结晶得到目标物。
所述的二苯醚与仲丁基锂摩尔比为1:1.05~1.2。
所述的二苯醚与4-溴芴酮摩尔比为1:1。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本发明直接使用二苯醚来替代2-溴二苯醚为起始原料,有效利用二苯醚中氧原子的吸电子效应,使邻位苯环上的C-H 活性增加,可以在低温下选择性通过仲丁基锂打断,有效提高反应选择性,降低了反应成本,提高了反应收率,达8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发明进行更好地说明,举实例如下:
实施例1
在氩气保护下,在250 mL三口瓶中加入二苯醚8.50 g(50 mmol)、丁醚50 mL,降温至-78℃,滴加仲丁基锂的丁醚溶液(2.5 mol/L)24 mL(60mmol),滴加完毕后保持-78℃继续搅拌1 h,滴入4-溴芴酮12.90 g(50mmol)与30 mLTHF配成的THF溶液,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50 mL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分出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溶剂,得到中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72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