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TiNb合金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7059.2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3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华;张学萍;李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11 | 分类号: | B22F3/11;C22C1/08;C22C14/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209 | 代理人: | 刘忠达 |
地址: | 11015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tinb 合金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孔钛合金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近立方体形状孔隙结构的仿生多孔梯度TiNb合金的粉末冶金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钛合金因为具有与骨组织相匹配的低弹性模量和强度、多孔结构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受到关注,可用于硬组织如骨骼、牙根等的修复与替换。人体的某些骨骼具有多孔梯度的结构特点,即沿径向由外向内的孔隙度存在差异,即具有梯度结构的特点。多孔结构有利于组织长入和体液以及养分的输送。因此,本发明涉及的多孔梯度多孔TiNb合金属于一种骨组织仿生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梯度多孔TiNb合金的制备方法。本方法能够通过烧结制备出具有近立方体形状孔隙结构的多孔梯度TiNb合金,可用于骨骼、牙根等的替换与修复。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多孔TiNb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制作模具:
所述模具,包括底座、外筒、第一梯度套筒、第二梯度套筒和上座。外筒下端与底座的圆形凸台螺纹连接。底座的圆形凸台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第一梯度套筒的下端插第一环形凹槽内,间隙配合。第二梯度套筒的下端插入第二环形凹槽内,间隙配合(如图1所示)。
(2)取平均粒度≤165微米的钛粉备用。取平均粒度≤165微米的铌粉备用。取50--500微米的近立方体形的NaCl化学试剂颗粒作为造孔剂备用。
(3)按Ti:Nb=(65--55):(35--45.0)的质量比称取钛和铌粉,在混料器中混合24-48小时,备用。按所属造孔剂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5--50%的比例称取NaCl,与上述混合的钛和铌粉分别组成不同含量造孔剂的金属-造孔剂混合物,并分别在混料器中混合18--24小时。
(4)将上述充分混合的不同含量造孔剂的混合物依次放入如图1所示模具的不同套筒中;如图2所示,并将上座置于粉末之上,在100--150MPa的压强下压制成设定形状的坯料备用。
(5)将上述压制坯料浸没在70--80OC的纯净水中25--30分钟,造孔剂NaCl会逐渐溶解在纯净水中,而后重新换纯净水;重复以上溶解过程15—20次,使造孔剂溶解。
(6)将上述坯料放入真空烧结炉中,以≤10℃/分钟的速度加热至1160--1350℃保温4--8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完成烧结,得到多孔梯度TiNb合金。真空烧结炉(0.01Pa≤真空度≤1Pa)。
多孔TiNb合金的孔隙度范围约为9.8--71.3%,孔隙度沿径向呈现出梯度变化的特征,平均孔隙尺寸范围为80--550微米,具有近立方体形状的孔隙结构。
所烧结的多孔TiNb合金的孔隙度(P)与造孔剂在金属粉末与造孔剂的混合物中的质量百分数间的经验关系式为P≈0.03+1.35D+0.03D2。例如D=20%,即0.2时,P≈0.3,即30%。孔隙度误差为±4%。
所烧结的多孔TiNb合金的平均孔隙尺寸比造孔剂的平均粒度大30--50微米。
所述的多孔TiNb合金,孔隙度为9.8--71.3%,孔隙度沿径向呈现出梯度变化的特征,平均孔隙尺寸为80--550微米,具有立方体形状孔隙结构,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本发明的优点:
本多孔梯度TiNb合金具有与人体硬组织匹配的弹性模量,多孔梯度的孔隙结构与人体松质骨的微观结构相似。可用于骨骼、牙根等的替换与修复,是理想的硬组织替代材料。本发明的工艺简便易行,节能,环保,孔隙度范围宽,平均孔隙尺寸范围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模具示意图。
图2是制备多孔梯度生坯填料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多孔TiNb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制作模具:
所述模具,包括底座1、外筒2、第一梯度套筒3、第二梯度套筒4、上座7。外筒2下端与底座1的圆形凸台螺纹连接。底座1的底座圆形凸台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5和第二环形凹槽6。第一梯度套筒3的下端插第一环形凹槽5内,间隙配合。第二梯度套筒4的下端插入第二环形凹槽6内,间隙配合(如图1所示)。
(2)分别取平均粒度≤75微米的866g商用钛粉和平均粒度≤75微米的466g铌粉,在混料器中混合24小时,备用。取经过筛分的粒度范围为50--150微米的138g造孔剂NaCl颗粒,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理工大学,未经沈阳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70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树枝状3D打印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自蔓延高温合成陶瓷复合钢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