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褐藻寡糖单体的制备方法及褐藻寡糖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6053.3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5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莉;秦松;翟诗翔;刘正一;焦绪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19/12 | 分类号: | C12P19/12;C12P19/04;C12P19/00;C07H3/04;C07H3/06;C12R1/0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赵勍毅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褐藻 寡糖 单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褐藻寡糖单体的制备方法,采用酶解法降解褐藻或褐藻胶得到酶解液,再将所述酶解液分离纯化得到包括甘露糖醛酸二糖及甘露糖醛酸三糖等褐藻寡糖单体,由于本发明采用酶解法降解褐藻,与传统的化学法相比条件温和,制备过程洁净环保,无有害化学物质的添加和残留,且工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褐藻寡糖单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褐藻寡糖是褐藻胶的寡聚物,在农业、食品及医药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表明,在植物方面,褐藻寡糖混合物能够调节多种植物的生长功能,延长植物的生命周期,增强植物的免疫功能,在植物增产及抗病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动物方面,褐藻寡糖能促进多种动物生长,提高多种动物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降低消化道和畜产品中的有害细菌的数量,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和调节作用。在动物增产及提高肉类品质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自然界中褐藻寡糖分布十分广泛,在植物和微生物中都发现有褐藻寡糖的存在。褐藻寡糖在海藻胶中含量极高。海藻胶是从海带、马尾藻等海藻中提取的直链多糖类化合物,糖链由L-古罗糖醛酸(G)和D-甘露糖醛酸(M)组成。其链由M和G的组合方式不同,可分为α-(1→4)糖苷键连接聚古罗糖醛酸(PG)、β-(1→4)糖苷键连接的聚甘露糖醛酸(PM)和甘露糖醛酸与古罗糖醛酸镶嵌片段(MG或GM)。由海藻胶制备寡糖的传统方法主要有化学氧化法、物理降解法和酶解法。化学氧化法制备条件较剧烈,且制备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同时产品中的残留物质能对农作物、牲畜及人体都会造成损害。而物理降解法存在着降解效率低,产品成本高等问题。
目前,生物酶解法因为条件温和,副产物少,环境友好等特点被广为接受,其中褐藻酶解产品在农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但是褐藻酶解产品中的活性物质褐藻寡糖检测难的问题,影响了对其产品的评价和推广应用。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褐藻寡糖标准品的制备。褐藻酶解产物中不仅有古罗糖醛酸寡糖,还有甘露糖醛酸寡糖;即使同一类型的寡糖,也是由不同链长的物理化学性质极其相似的糖单体组成,成分的复杂性增加了糖单体分离纯化的难度。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褐藻寡糖单体的制备方法。
一种褐藻寡糖单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酶解法降解褐藻或褐藻胶得到酶解液;及
将所述酶解液分离纯化得到所述褐藻寡糖单体;
所述褐藻寡糖单体包括甘露糖醛酸二糖、三糖、四糖、五糖、六糖、七糖、八糖、九糖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酶解法降解褐藻或褐藻胶得到酶解液,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10:将室温状态下的嗜糖芽孢杆菌YIC-Alg3接种于海水培养基中,于20-35℃温度条件培养10-24h,得到活化液;
步骤120:取适量的所述活化液接种于Alg培养基中,培养20-30h,得到发酵液;
步骤130:将所述发酵液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加入硫酸铵至饱和度为75%-85%,静置12-24h后再恒温离心处理,获取沉淀物;
步骤140:将所述沉淀物用磷酸盐缓冲液充分溶解后,于0-4℃温度条件下离心处理,得到的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步骤150:将所述粗酶液添加于褐藻浆液或褐藻胶溶液中,并于30-45℃摇床内酶解20-30h后再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得到所述酶解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10中,所述嗜糖芽孢杆菌YIC-Alg3的保藏单位名称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日期为2016年03月02日,保藏号为CGMCC NO 121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6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