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荸荠收获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3459.6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4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邱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慎峰 |
主分类号: | A01D13/00 | 分类号: | A01D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姚佳雯 |
地址: | 277400 山东省枣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荸荠 收获 水箱 皮带运输机 行驶装置 收获机 喷射装置 表面开口 泥水出口 生产效率 水箱连接 后表面 破损率 自动化 开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荸荠收获机,自动化程度高,收获的荸荠破损率低,并极大提高荸荠收获的生产效率。本发明的荸荠收获机包括:行驶装置,收获水箱,皮带运输机,和喷射装置;所述收获水箱连接在所述行驶装置上,所述收获水箱上下两表面开口且后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泥水出口,所述皮带运输机设置在所述行驶装置上并与所述收获水箱相连通,所述收获水箱与所述皮带运输机相连通部分设置有用于荸荠通过的开口,所述喷射装置设置于所述收获水箱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收获机械,特别是一种荸荠收获机。
背景技术
荸荠是一种种植于水田中的草本植物,其可食用为扁圆形球茎,球茎生长于泥土中,目前主要依靠手工挖掘采收,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低下。为解决荸荠采收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多种荸荠挖掘机械。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204447A公开了一种荸荠挖掘机,由手扶拖拉机、犁地装置、传动装置、旋切破碎装置和尾轮装置组成。手扶拖拉机用以提供动力,犁地装置将经烤田后的土翻开,将生长在土下的荸荠翻上来,旋切破碎装置由第一旋切轴、第二旋切轴、耙刀、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组成,该旋切破碎装置通过第一支架与犁地装置相连,通过第二支架与尾轮装置相连,第一旋切轴和第二旋切轴上相邻两耙刀之间成120°夹角布置,耙刀将犁地装置翻开的土不断地破碎,使翻上来的荸荠从破碎的土中露出,该发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工采收荸荠的方法劳动强度大、采收效率低的难题,但是犁地装置容易破坏荸荠球茎,破损率较高,此外无法自动收集荸荠,依然需要人工收集荸荠。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828462A公开了一种联合型荸荠采收机,包括荸荠挖掘装置、用来固定荸荠挖掘装置的挖掘支架、排泥装置、用来固定排泥装置的排泥支架及荸荠输送装置,荸荠挖掘装置固定在挖掘支架的前端,排泥装置固定在排泥支架的前端,排泥支架和挖掘支架平行倾斜固定在机动车的前端,该荸荠采收机虽然增加收获机的自动化程度,但是在荸荠破损率依然较高,无法满足实际生产中的采收需求。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612918A公开了一种荸荠采收船,是一种利用振动原理使土壤液化后进行荸荠采收的采收船,在舷侧高度小于1000毫米的船体中部安装可以振动与旋转的采收滚筒,船体尾部安装两个驱动轮,在船体前部的甲板上安装双筒卷扬机和减速器,在前舱安装发动机,它们在后甲板上设置的控制台的操控下,船体在水深小于200mm的荸荠种植地面上滑行,采收滚筒上的采收齿在振动器的驱动下将土壤液化,液化的土壤从采收齿的间隙漏出,荸荠球茎堆积在采收齿上,并随着采收滚筒的旋转被带出水面,然后荸荠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分离格栅从采收滚筒上转移至过渡舱,实现荸荠的采收工作,该荸荠采收船利用振动液化土壤,但依然没有解决荸荠破损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收获的荸荠破损率低,并极大提高荸荠收获的生产效率的荸荠收获机。
本发明的荸荠收获机包括:行驶装置,收获水箱,皮带运输机,和喷射装置;所述收获水箱连接在所述行驶装置上,所述收获水箱上下两表面开口且后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泥水出口,所述皮带运输机设置在所述行驶装置上并与所述收获水箱相连通,所述收获水箱与所述皮带运输机相连通部分设置有用于荸荠通过的开口,所述喷射装置设置于所述收获水箱内。
采用本发明的荸荠收获机,可通过收获水箱挖掘土壤并收集荸荠,并可借助于喷射装置的喷射将进入到收获水箱内部的土壤液化,使荸荠与挖掘起的泥土分离,冲起的泥土通过收获水箱的后表面的泥水出口流出,而荸荠随水流通过收获水箱与皮带运输机连接处的开口,由皮带运输机运输到后续的收集装置中。由此,本发明的荸荠收获机自动化程度高,收获的荸荠破损率低,并极大提高荸荠收获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所述收获水箱连接在所述行驶装置的前端。
优选地,所述收获水箱为长方体结构,前表面与左右两侧面封闭,后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泥水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慎峰,未经邱慎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3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