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碳捕获装置与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2850.4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振;温增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50 | 分类号: | C01B32/50;B01D53/62;B01D53/8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鲍俊萍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捕获 装置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管壳部,具有一第一开口端和一第二开口端;以及
一反应床面,位于该管壳部之中,用以容纳多个吸附剂颗粒,并容许含有二氧化碳的一反应气体进入该管壳部,使该些吸附剂颗粒悬浮于该管壳部中;
借由该些吸附剂颗粒与该反应气体的反应作用所生成的一反应热激发该管壳部发出一震荡声波,并借由该震荡声波扰动使该反应气体在该管壳部中产生一局部紊流,延长该些吸附剂颗粒在该管壳部中悬浮滞留的时间,发出该震荡声波的该管壳部是一种雷克管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壳部为一直立圆管,具有由第一开口端起算至该第二开口端的一管壳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床面位于由该第一开口端起算该管壳长度1/12至该管壳长度1/2之间的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一声波去耦器,位于该第一开口端,且与该管壳部连通;以及
一第二声波去耦器,位于该第二开口端,且与该管壳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声波去耦器和该第二声波去耦器分别包括一壳体与该管壳部连通,并具有为该流化床碳酸化反应室10倍的一容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冷却装置,设于该管壳部上,用以控制该管壳部中的一反应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附剂颗粒包括氧化钙,且该反应温度介于600℃至700℃之间。
8.一种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反应槽,具有一管壳部与一反应床面,其中管壳部为一种雷克管系统,包括一直立圆管,具有一第一开口端和一第二开口端;
一反应床面位于该管壳部之中,并在该第一开口端和该第二开口端之间定义出一流化床碳酸化反应室;
一第一声波去耦器,位于该第一开口端,且与该管壳部连通;以及
一第二声波去耦器,位于该第二开口端,且与该管壳部连通;
一冷却装置,设于该管壳部上,用以控制该管壳部中的一反应温度;以及
一煅烧炉,与该管壳部连通,用来回收并煅烧多个与该反应气体作用后的吸附剂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反应槽更包括:
一排料口连通该管壳部与该煅烧炉,用来回收该些与该反应气体作用后的吸附剂颗粒;以及
一进料口与该煅烧炉连通,用来将多个煅烧后的吸附剂颗粒再次置入该管壳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些与该反应气体作用后的吸附剂颗粒包括碳酸钙,且该煅烧炉具有介于850℃至950℃之间的一煅烧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二氧化碳收集装置,与该煅烧炉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床面位于由该第一开口端起算该管壳长度1/12至该管壳长度1/2之间的一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声波去耦器和该第二声波去耦器分别包括一壳体与该管壳部连通,并具有为该流化床碳酸化反应室10倍的一容积。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吸附剂颗粒包括氧化钙,且该反应温度介于600℃至70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285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制活性炭炉
- 下一篇:一种超微细碳化硼微粉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