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电池负极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9277.1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1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M4/36;H01M4/48;H01M4/6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房云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电池 负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材料,特别是一种二次电池负极。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消耗,已经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作为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对环境压力小的优点。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而其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完全零排放零污染,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比汽车贵,有些结果仅为汽车的1/7~1/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池比容量,尤其在高电流密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高比容量,从而提高电电池充电速率以及电池续航能力的二次电池负极。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二次电池负极,包括集电体和覆于集电体表面的活性层,所述活性层具有三维孔状结构,所述活性层孔隙之间填充有信号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信号肽能够增强电流传输速率,信号肽的电信号分子对电流的传输具有正响应,从而提高电池的比容量。
本发明的一种二次电池负极,所述信号肽的特征序列为:(1)MFAKRFKTSLLAKFAGFLLPLFHLVAKRFGGPLLPLAEN (35)。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该特征序列能够使得信号肽提高电流传输速率,从而提高电池的比容量,避免负极产生记忆效应,同时能够提高负极材料在高电流密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高比容量。
本发明的一种二次电池负极,所述集电体为氧化亚锰/石墨烯复合材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该负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在100mA·g-1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达到870mAh·g-1,但是在1600mA·g-1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仅为390 mAh·g-1。
本发明的一种二次电池负极,所述活性层由具有介孔孔壁的三维有序大孔二氧化铈制成,所述活性层通过粘合剂与集电体粘接,所述二氧化铈的孔径为50~200nm,孔壁厚度为15~40nm,所述介孔的直径为2~5n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活化层能够增大电极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加电流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一种二次电池负极,所述粘合剂为热塑性聚酰亚胺,所述粘合剂与活性层的质量比为1:7。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集电体具有大于80N/mm2的抗张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二次电池负极,所述信号肽由电敏感水凝胶作为载体,填充于活性层孔介中。
本发明的一种二次电池负极,所述电敏感水凝胶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水凝胶,所述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与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的摩尔比为15:1。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该水凝胶能够对信号肽的电流传感提高增益的作用。
本发明的一种二次电池负极,所述集电体与活性层的质量比为20:1。
由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100mA·g-1电流密度下,电极比容量达到930mAh·g-1,是在1600mA·g-1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能够610 mAh·g-1,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极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提高电池比容量,尤其在高电流密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高比容量,从而提高电电池充电速率以及电池续航能力。
2、在100mA·g-1电流密度下,电极比容量达到930mAh·g-1,是在1600mA·g-1电流密度下,其比容量能够610 mAh·g-1,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极大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未经德阳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92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锌银电池用薄型锌电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