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抽油杆扶正器液流阻力测试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8499.1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8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韩岐清;韩涛;李少甫;陈锐;孙福山;陈文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油杆 扶正 器液流 阻力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抽油杆扶正器液流阻力测试装置及方法,属于油田测试领域。该装置包括通过联轴器连接的离心泵和驱动电机,离心泵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通过下水平管线、上水平管线与循环液池连通;电磁流量计设置在上水平管线上;顺次连通的有机玻璃竖直管线、水平输出管线、竖直输出管线,有机玻璃竖直管线进液口与上水平管线连通,其内部可安装抽油杆扶正器,并与有机玻璃竖直管线的上端和下端相抵,竖直输出管线的出液口与循环液池连通;第一压力表和第一球阀均设置在有机玻璃竖直管线的进液口处;第二压力表和第二球阀均设置在水平输出管线上。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精确地测试抽油杆扶正器所受的液流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抽油杆扶正器液流阻力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工程领域中,由于不同原油产出液流体物性差异大,抽油井井下工具的种类繁多,导致抽油杆在抽油井井筒内的运动状态复杂,故抽油杆上安装的抽油杆扶正器因结构不同承受的液流阻力情况复杂,严重影响了抽油杆柱在井筒中的受力状态,尤其在高粘度流体中,进一步增加了抽油杆柱偏磨的风险,缩短了检泵周期。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类型抽油杆扶正器在不同流体性质中承受的液流阻力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于优选抽油杆扶正器的类型和优化改进抽油杆扶正器的结构,有效改善扶正抽油杆在井筒中的受力状况,进而延长检泵周期。
作为相关技术,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模拟并测试不同类型的抽油井井筒内原油产出液的流动阻力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物料容器(循环液池)、用于加热物料容器的加热部件、用于加压输送物料容器中试验流体的输液泵(离心泵)以及并联设置的直线型式模拟管道、螺旋型式模拟管道和可变弯角型式模拟管道,上述三种模拟管道一端均与输液泵出口端连通,另一端通过回流管道与物料容器连通,三种模拟管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一控制阀、进口压力传感器和出口压力传感器,回流管道上设有一液体流量计,其中,加热部件、三个进口压力传感器、三个出口压力传感器和液体流量计均与一数据处理系统电连接。试验时,输液泵加压输送试验流体,经控制阀、进口压力传感器、任一模拟管道、出口压力传感器、控制阀和液体流量计,回流到物料容器,完成循环试验。数据处理系统采集进口压力、出口压力、流量、试验温度等试验参数,显示并输出测试结果。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提供的装置只能模拟测试井筒内原有产出液的液流阻力,不能模拟及测试井筒内抽油杆扶正器所受的液流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测量抽油井井筒内抽油杆扶正器所受的液流阻力的装置及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抽油杆扶正器液流阻力测试装置,包括离心泵、以及通过下水平管线与所述离心泵的进液口连通的循环液池,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离心泵连接;上水平管线,进液口与所述离心泵的出液口连通,出液口与所述循环液池连通;电磁流量计,设置在所述上水平管线上;顺次连通的有机玻璃竖直管线、水平输出管线、竖直输出管线,所述有机玻璃竖直管线的进液口与所述上水平管线连通,所述竖直输出管线的出液口与所述循环液池连通;第一压力表和第一球阀,均设置在所述有机玻璃竖直管线的进液口处;第二压力表和第二球阀,均设置在所述水平输出管线上;抽油杆扶正器固定在所述有机玻璃竖直管线内,并与所述有机玻璃竖直管线的上端和下端相抵。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联轴器防护罩,所述联轴器防护罩设置在所述联轴器上。
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上水平管线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弯头、第一水平连接段、第二弯头、第二水平连接段、第三弯头、输出弯头段;所述第一弯头与所述离心泵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电磁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段上,所述输出弯头段与所述循环液池连通;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段的中部还通过三通的垂直部与所述有机玻璃竖直管线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84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