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敏感”信息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6654.6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8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赵婧;魏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K9/46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2 | 代理人: | 高亦哲 |
地址: | 71019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敏感 信息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识别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敏感”信息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率逐年增加,根据The Consumer Barometer机构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为58%,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将达到90%以上。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入口,而大量“敏感”信息(例如,涉及党、政、军的敏感画面及文字信息)却充斥互联网,例如2016年5月10日,辽宁丹东女辅警不雅照事件在社会中影响恶劣,给国家和政府形象造成巨大影响。
目前,从用户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看,不同类型的用户群安全防范意识差别较大,“无意识”的信息泄露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泄密隐患。据最新资料统计,失泄密事件中53.7%是来自移动终端,这个比例在逐年提高。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成为了失泄密的罪魁祸首,“无意识”的违规操作导致泄密事件发生的情况屡有发生,给国家和单位建设带来巨大损失。对于公安、军队、科研等一些特殊行业、部门的人员来说,不得不面临的新挑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敏感”信息识别方法,用于对终端进行全面的防护,真正做到在信息链源头保障机密信息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终端“敏感”信息识别方法,分为画面扫描和特征提取及匹配两个阶段,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画面扫描阶段是将移动终端动态画面到静态图片的转换:
画面扫描以16×16为单位,30s/次扫描当前画面,初步提取画面特征,当画面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敏感信息特征时,截图至终端内存,通过存放在内存里,实现动态画面到静态图片的转换;
2)特征提取及匹配阶段是对图片进行分析并得出是否为“敏感”信息,特征提取及匹配阶段由倒双三角双重判别算法、PCA面部识别、Sobel边缘检测算法及KNN算法组成,详细步骤如下:
①将步骤1)处理的图片通过倒双三角双重判别算法以肤色可分性作为依据,在确定的颜色空间内,定义出肤色的边界,进而把肤色划分在一个确定的区域内部,以下式所定义:
②在YCbCr颜色空间,经试验发现验CbCr平面上一个像素的颜色如果落入下公式所表示的矩形区域内,则被认为属于肤色像素;
133≤Cr≤177;
29≤Cb≤127;
③由RGB与YCbCr的转换公式可知,我们可以在RGB空间中构造一个和YCbCr空间具有相同分类性能的皮肤检测器,以下式所示,
④将肤色在YUV和YIQ的色度空间上的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YUV空间的相位角和YIQ空间的I分量联合的方法来确定肤色在色度信息上的分布范围,在YUV空间中,U和V是平面上两个相互正交的矢量,称为色度信号矢量,每一种颜色对应一个色度信号矢量,它的饱和度由模值Ch表示,色调由相位角θ表示;
⑤接下来判定符合人体肤色特征Cr分量所在区域,进而分割人脸,通过人面部各个特征部位识别眉毛、下巴、鼻尖等之间的坐标,计算瞳孔与鼻尖θ,瞳孔与嘴唇I;满足下式范围条件的几何图形初步认为是人脸。
⑥PCA面部识别将所定位脸部特征高维图像空间经PCA变换后得到一组新的正交基,对这些正交基做一定的取舍,保留其中的一部分生成低维的人脸空间,也即是人脸的特征子空间,利用PCA变换的生成矩阵Q,首先计算训练集的协方差矩阵X,其中x1,x2,…,xn为第i副图像的描述,即x1为一个列向量;
式中,e是矩阵P的特征值λ对应的特征向量,则有:
Pe=λ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66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