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焦制备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6537.X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5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剑;杨春振;张波;郇庆超;张梦泽;李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7/02 | 分类号: | C10B57/02;C10B57/14;C10B57/16;C10B53/04;C10B4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1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焦 热半焦 制备装置 循环流化床装置 低温热解炉 制备 热烟气进口 焦油 磨损 进口 大规模应用 出口 低温热解 运行成本 焦煤 析出 两步法 热解气 粒径 煤料 热解 连通 堵塞 缓解 | ||
1.一种活性焦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低温热解炉(10),所述低温热解炉(10)上设置有煤料进口(101)、第一热烟气进口(102)及热半焦出口(103),且所述低温热解炉(10)为鼓泡流化床;
循环流化床装置(20),所述循环流化床装置(20)上设置有热半焦进口(201)、第二热烟气进口(202)及活性焦出口(203),所述热半焦进口(201)与所述热半焦出口(103)连通;所述循环流化床装置(20)包括:
循环流化床本体(21),所述循环流化床本体(21)上设置有所述热半焦进口(201)、所述第二热烟气进口(202)及混合物出口(211);
第一气固分离装置(22),所述第一气固分离装置(22)上设置有第一混合物进口(221)和第一气相出口(222),所述第一混合物进口(221)与所述混合物出口(211)连通;所述第一气固分离装置(22)上还设置有第一固相出口(223),所述循环流化床本体(21)上还设置有返料进口(212),所述返料进口(212)与所述第一固相出口(223)连通;以及
第二气固分离装置(23),所述第二气固分离装置(23)上设置有第二混合物进口(231)和所述活性焦出口(203),所述第二混合物进口(231)与所述第一气相出口(22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化床装置(20)还包括:返料器(24),所述返料器(24)设置在所述返料进口(212)与所述第一固相出口(223)之间的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热解炉(10)上还设置有第一热解气出口(104),所述第二气固分离装置(23)上还设置有第二热解气出口(232),所述装置还包括:热解气处理装置(30),所述热解气处理装置(30)分别与所述第一热解气出口(104)和所述第二热解气出口(23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化床本体(21)上还设置有燃料气进口(213),所述燃料气进口(213)分别与所述第一热解气出口(104)和所述第二热解气出口(23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冷焦器(40),所述冷焦器(40)与所述活性焦出口(20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焦器(40)上设置有冷焦出口,所述装置还包括活性焦收集装置(50),所述活性焦收集装置(50)与所述冷焦出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换热器(60),所述换热器(60)上设置有高温烟气进口和低温烟气出口,所述低温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一热烟气进口(102)连通。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焦制备装置制备活性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制焦煤在低温热解炉(10)中进行低温热解,得到热半焦,且所述低温热解炉(10)为鼓泡流化床;
将所述热半焦在循环流化床装置(20)中进行高温热解,得到所述活性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热解步骤中,热解温度为400~600℃;所述高温热解步骤中,热解温度为800~950℃。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焦煤的粒径为0.5~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65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