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潮下带埋栖贝类的中间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6507.9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4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邹杰;彭慧婧;杨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55 | 分类号: | A01K61/55 |
代理公司: | 北海市佳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5115 | 代理人: | 黄建中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潮下带埋栖 贝类 中间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潮下带埋栖贝类的中间培育方法,主要适用于南方潮下带包括帘蛤科、蛤蜊科和竹蛏科所属的高经济价值贝类,属于水产学中双壳贝类的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潜水捕捞的发展,南方沿海潮下带贝类的养殖也随之日益兴起,尤其因我国南方潮下带经济贝类繁多,价格高,浅海区(水深<15m)经济贝类养殖业发展迅速。潮下带贝类养殖由于潮汐、海底水流和风浪的影响,往往需要较大规格的苗种方能实现养殖或高产。现在绝大部分双壳贝类中间培育主要采用围塘或网式中间培育方式,其中利用围塘对埋栖贝类进行中间培育由于缺乏海水中的天然饵料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埋栖贝类的成活率较低,生长速度慢,且出苗规格也小于天然苗种;网式中培多针对的是附着型贝类。自然海水中天然饵料丰足,利于埋栖贝苗的快速生长,由于对海洋潮汐及水环境的适应,养殖投苗后成活率较高,但南方沿海中间培育场地情况复杂,在海滩中进行中间培育苗种受环境影响,难以捕获,苗种收获难度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潮下带埋栖贝类的中间培育方法,主要适用于我国南方潮下带生活的帘蛤科、蛤蜊科和竹蛏科所属的埋栖贝类,解决埋栖贝类人工大规格苗种培育过程中因缺乏天然饵料、对人工环境不适应造成的成活率低、生长慢及中间培育环境复杂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潮下带埋栖贝类的中间培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中间培育篮制作
中间培育篮为开口处为四方形或圆形的塑料篮子,无盖,口径或直径长50-80cm高25-35cm,篮子周边侧壁上半部镂空有孔,孔径0.5-1cm,孔间距1-3cm;下半部和底面没有孔,下半部没有孔部分的高度为10-18cm;篮子上开口处覆盖由直径3-4mm的尼龙线编织成的尼龙网;篮子底部铺设厚度为10-12cm的沙子,且保证沙层厚度不低于出苗时苗种壳长的2倍;沙粒径为≤1mm;
(2)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择退潮后仍有水覆盖的沙质滩面或自然形成的潮间带海沟,远离河口无污染,在滩面或海沟上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每隔10cm放置一个中间培育装置;迎浪面以“W”形摆放沙袋,沙袋高度10-20cm;
(3)计算投苗量
投苗量N的计算公式为N=a∙s/w,单位为粒 ,a取常数值7-9,s为容器口面积,单位m2,w为出苗时该苗种平均质量数值,单位kg;
(4)培育与管理
投放的苗种要求为能自然潜沙的埋栖贝类,投放前避光运输,投放时保持温度≤33℃,先向装好沙子的中间培育装置注入海水至有孔处,然后均匀投放苗种,待苗种潜沙后覆盖尼龙网并将尼龙网固定,将中间培育装置按照步骤(1)要求摆放在塑料薄膜上即可,培育期间保持盖网的透水性,培育时间夏秋季20-40日,冬季为2个月;收获时将容器里的沙和苗共同倒入筛网袋中,洗净沙粒,即得;
所述壳长为贝壳前端与后端的最大直线长度;
所述沙袋为市售80cm×50cm聚烯编织袋,装满沙后封口;
所述塑料薄膜为市售商品,面积可定制或根据使用中间培育篮的数量多张拼合。
采取上述措施的本发明,用塑料薄膜将中间培育篮与沙滩隔绝开来,保证了收货时能得到苗种;中间培育篮下半部密封,装满沙子,最大程度的模拟埋栖贝类生长的沙滩环境,上半部镂空有孔,海水涨潮时能从孔进入中间培育装置,并带来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供贝类食用;覆盖在表面的尼龙网首先可以减缓水流对中间培育篮里的沙子的冲击,影响贝类生长;其次可以防止潜沙不深的贝类被冲出来;再次可以防止其他海生物进入中间培育篮吃掉贝类。使用本发明对多种帘蛤科、蛤蜊科和竹蛏科所属潮下带埋栖型贝类进行中间培育,实现了贝类苗种快速生长,基本无病害发生,实现苗种平均成活率达92.7%,设施可应对比较复杂的中间培育环境,抗10级以下的热带风暴,培育出的苗种养殖效果稳定,同时因为培育时间短,病害较少发生,拥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对我国南方潮下带双壳贝类的人工增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并为其它贝类的大规格苗种培育提供参考。本发明工艺流程科学,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市场均可定制或有销售,适合潮间带或近岸潮下带操作,保证了本发明的推广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开口处为四方形的中间培育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开口处为圆形的中间培育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所述附图中的序号表示是:口径边-1,侧壁-2,密封壁-3,镂空壁-4,镂空孔-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65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