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蕉枯萎病灭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2764.5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蓝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莹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8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蕉 枯萎病 灭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蕉枯萎病灭菌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香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作为一种主要的食物和经济来源。在全球香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种对香蕉具有毁灭性危害的病害——土传香蕉枯萎病也正不断地在香蕉种植区蔓延,个别香蕉园区甚至无法再种植香蕉,出现丢荒现象,导致香蕉种植面积逐渐减少,香蕉产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土传香蕉枯萎病又名香蕉巴拿马病、黄叶病,是由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而引起维管束坏死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
目前生产上主要通过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培育抗病品种和一些农业防治措施来减缓土传香蕉枯萎病的发生。近一个世纪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土传香蕉枯萎病的化学药剂筛选,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化学药剂。林兰稳等对大量化学农药进行了测试,认为化学农药在室内对土传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较好,但在田间防效不理想;有报道指出,除苯并噻二唑对土传香蕉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外,其它化学药剂几乎无效。目前还有一些通过物理方法和改进栽培措施来防控土壤病原微生物的报道,具体方法主要有:土壤加热、微波法、作物轮作、合理灌溉、调整种植日期和种植密度、土壤淹水、焚烧植物残体、土壤深翻、暴晒以及设施种植,如温室大棚等。土壤淹水是目前常用的创造土壤还原环境的方法,但研究表明土壤淹水处理需要3-4月或者更长时间才能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且效果有限,而在病原菌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甚至没有效果。此外,根据香蕉生产者多年的实践,应用农药和对种植土壤的处理都没能有效地防止土传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和扩展。使用无病组培苗和抗病品种也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所以对于土传香蕉枯萎病的防治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办法。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香蕉枯萎病灭菌方法,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区系,降低下茬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并且相比单独的水稻与香蕉轮作,能够提升枯萎病防控效果和促进香蕉的生长。
2.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香蕉枯萎病灭菌方法,在发生连作障碍或者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较高的连作土壤中,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有机碳源并维持土壤厌氧状态创造强还原环境,在48小时内使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至-100mV以下,然后用碳酸氢铵+石灰、或用浓氨水浇灌土壤,使土壤尖孢镰刀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控制在90个/g土壤以下,再维持土壤呈强还原环境1~2周,获得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含量较低的健康土壤,调节土壤湿度,使外源加入的有益微生物分别达到106-8个/g土壤,在土壤中形成优势群。
所述土壤的温度为20~35℃。
所述有机碳源为草木灰和秸秆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3。
所述维持土壤厌氧状态的方法为采用淹水和/或覆盖塑料薄膜。3.有益效果:
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区系,降低下茬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2)能够提升枯萎病防控效果和促进香蕉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香蕉枯萎病灭菌方法,在发生连作障碍或者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较高的连作土壤中,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有机碳源并维持土壤厌氧状态创造强还原环境,在48小时内使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至-100mV以下,然后用碳酸氢铵+石灰、或用浓氨水浇灌土壤,使土壤尖孢镰刀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控制在90个/g土壤以下,再维持土壤呈强还原环境1~2周,获得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含量较低的健康土壤,调节土壤湿度,使外源加入的有益微生物分别达到106-8个/g土壤,在土壤中形成优势群。
所述土壤的温度为20~35℃。
所述有机碳源为草木灰和秸秆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3。
所述维持土壤厌氧状态的方法为采用淹水和/或覆盖塑料薄膜。
旨在使用本方法降低土壤病原菌数量,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防控香蕉枯萎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莹,未经蓝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27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