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舌病病毒VP7蛋白群特异性抗原表位多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2486.3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9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唐丽杰;李一经;徐义刚;乔薪瑗;王丽;臧明鑫;武啸;李佳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14 | 分类号: | C07K14/14;C12N15/46;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11139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马鑫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舌病病毒 细胞株 抗原表位 特异性抗原 表位多肽 噬菌体展示肽 氨基酸序列 单克隆抗体 间接ELISA 竞争ELISA 合成短肽 疫苗设计 蓝舌病 比对 表位 测序 毒株 制备 应用 筛选 防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舌病病毒VP7蛋白群特异性抗原表位多肽及其应用。本发明使用前期制备的蓝舌病病毒VP7蛋白单克隆抗体3H7细胞株,利用噬菌体展示肽技术对3H7细胞株识别的抗原表位进行筛选。经过3轮淘选后进行测序,结果表明3H7细胞株识别的抗原表位为QYHAM。进一步合成短肽利用间接ELISA对3H7细胞株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3H7细胞株识别的抗原表位为QYHAM;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该表位在不同来源的25型蓝舌病病毒毒株间保守。本发明鉴定了蓝舌病病毒VP7蛋白群特异性抗原表位多肽,为建立针对蓝舌病病毒的竞争ELISA方法奠定了基础,鉴定出的抗原表位也可应用于今后疫苗设计中,对于我国蓝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原表位多肽,特别涉及一种蓝舌病病毒25型VP7蛋白单克隆抗体3H7细胞株识别的蓝舌病病毒VP7蛋白群特异性抗原表位多肽及其在检测蓝舌病病毒中的用途,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已分离到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病的分布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呈现全球性分布。迄今为止已发现27种血清型的蓝舌病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1-2]。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蓝舌病列为必须通报疫病,我国也将蓝舌病列为一类疫病。该病主要通过库蠓、伊蚊等进行传播,也可经由胎盘感染胎儿进行垂直传播[3]。BTV主要感染绵羊等反刍类动物,其主要症状为病畜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厌食流涎,患畜诸多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发绀,为蓝舌病的典型症状。BTV25型于2008年从瑞士山羊血液样本中分离获得。BTV 25型的VP2与其他血清型病毒VP2的同源性仅为23%-79%。感染BTV25型的牲畜无典型症状,常常被忽略,疫病一旦爆发,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4]。
蓝舌病于1876年首次发现以来,新的血清型不断的被发现,同时爆发的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2014年在法国科西嘉岛首次发现并分离到了27型蓝舌病病毒[5],有报道称目前正在中东及南非相继发现并正在分离28型和29型蓝舌病病毒[6-7]。我国已检测出BTV-1、BTV-2、BTV-3、BTV-4、BTV-12、BTV-15、BTV-16七种血清型,其中BTV1型和16型为我国主要的致病血清型[8]。
BTV基因组由10个线性双链RNA组成,总分子量为1.3×107Da。基因组由大片段(L1-L3)、中片段(M4-M6)、小片段(S7-S10)组成,其共编码7个结构蛋白(VP1-VP7)和4种非结构蛋白(NS1、NS2、NS3/NS3a和NS4)[9-10]。蓝舌病的病毒有双衣壳结构,L2和M5基因编码的VP2和VP5是构成BTV外壳主要成分,约为病毒总蛋白的40%。病毒内壳即核心衣壳主要由L3和S7编码的VP3和VP7构成。VP7在核衣壳内主要是以三聚体的形式存在,VP3是亚核心颗粒的主要蛋白,两者均是BTV群特异性抗原。
病毒基因组及VP1、VP4、VP6三种结构蛋白被包裹在核心衣壳内部[11]。VP7蛋白是用于建立BTV群特异性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最佳选择,由于在所有血清型当中其序列和抗原性是高度保守。细胞被BTV感染后,VP7是最早被检测出的抗原,而且BTV感染动物后,抗VP7抗体是机体产生的抗BTV主要的抗体之一。在缺乏VP2或VP5的情况下VP7可调节BTV对昆虫细胞的吸附和侵入[12]。
因此,蓝舌病病毒VP7蛋白的群特异性抗原表位多肽的鉴定,对于BT疫苗的设计及高通量蓝舌病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苗志强,郑明学等.蓝舌病流行状况及防控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5):28-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24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