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野生味杏鲍菇培养基以及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11865.0 申请日: 2016-12-06
公开(公告)号: CN108147867A 公开(公告)日: 2018-06-12
发明(设计)人: 张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 张建军
主分类号: C05G1/00 分类号: C05G1/00;C05F17/00
代理公司: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地址: 726400 陕西***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沤制 杏鲍菇 马铃薯 培养基 花生藤 棉籽壳 过磷酸钙 蔗糖 硫酸镁 生石灰 熟石灰 制备 培养基表面 浸入 常温状态 成分配比 快速搅拌 马铃薯液 相对密封 制备过程 研磨 内环境 热水量 糊状 喷撒 吸收 稀薄 发酵 冷却 溶解 分解 膨胀 生长 收获 保证
【说明书】:

发明涉及野生味杏鲍菇培养基以及制备方法,本培养基的各成分配比为:花生藤57.5%,棉籽壳22.5%,马铃薯17.5%,蔗糖0.25%,生石灰0.15%,熟石灰0.3%,过磷酸钙0.25%,硫酸镁0.225%;制备过程中,研磨后的马铃薯,浸入水温高于50℃的热水中,并快速搅拌,热水量要保证马铃薯充分溶解膨胀后,冷却到常温状态后,马铃薯液处于稀薄糊状,当年收获的棉籽壳,放在沤制池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沤制池保持相对密封,沤制池内环境温度为32℃以上,沤制,将马铃薯和棉籽壳与沤制发酵后的花生藤混合,营养成分被分解,更容易被吸收,蔗糖、生石灰、熟石灰、过磷酸钙、硫酸镁喷撒在培养基表面,有利于杏鲍菇吸收生长,花生藤有利于提高杏鲍菇的野生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野生味杏鲍菇培养基以及制备方法,它是一种可培养出高蛋白,肉质细腻的杏鲍菇的培养基,制备方法简单,营养成分保留度高,属于食用菌株培养领域。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一种大型肉质伞菌,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蛋白质中含有18中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的效果,是一种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食用菌。

杏鲍菇的自身具备的营养都是通过自身的生长合成作用,有选择地从培养基中汲取,培养基的营养成分配比,直接影响杏鲍菇的营养成分。传统的杏鲍菇培养基,使用大量沤烂的农作物秸秆,将杏鲍菇的菌种散在其上,菌种生长参差不齐,不便于统一采摘,杏鲍菇因为部分营养元素缺乏,影响生长个头,延长生长周期,降低产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味杏鲍菇培养基,本培养基中用花生藤作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营养成分丰富,且复杂化合物被花生藤中的酵母菌分解成简单化合物,能快速被杏鲍菇菌种吸收,便于杏鲍菇快速成长,且在培养基中加入杏鲍菇成长必备的化学元素,增加杏鲍菇的营养价值。

野生味杏鲍菇培养基,包括花生藤、棉籽壳、马铃薯、蔗糖、生石灰、熟石灰、过磷酸钙和硫酸镁,重量百分比为:花生藤55%~60%,棉籽壳20%~25%,马铃薯15%~20%,蔗糖0.2%~0.3%,生石灰0.1%~0.2%,熟石灰0.2~0.3%,过磷酸钙0.2%~0.3%,硫酸镁0.15%~0.3%。

所述各成分的重量百分配比为:花生藤57.5%,棉籽壳22.5%,马铃薯17.5%,蔗糖0.25%,生石灰0.15%,熟石灰0.3%,过磷酸钙0.25%,硫酸镁0.225%。

所述花生藤选用带有根部的,且为当年收获的花生藤,花生藤经过晾晒,花生藤的含水率降至15%~20%,棉籽壳选用当年采摘棉籽壳,棉籽壳被晒干后的含水率不大于10%,马铃薯选用当年或者前一年的成熟晾干的马铃薯,马铃薯的含水率不大于11%。

所述培养基的整体含水率为67%~73%,培养基中的花生藤、棉籽壳、马铃薯均匀混合,其他的营养成分分散在培养基的上表面以及培养基的中间。

制备杏鲍菇培养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成熟的马铃薯收获,并在阳光下暴晒,快速晒干,含水率不大于7%,马铃薯晒干后,两年以内,研磨成颗粒状或粉末状,最大颗粒的直径小于10mm;

(2)将步骤(1)所得的研磨后的马铃薯,浸入水温高于50℃的热水中,并快速搅拌,热水量要保证马铃薯充分溶解膨胀后,冷却到常温状态后,马铃薯液处于稀薄糊状;

(3)取当年收获的棉籽壳,放在沤制池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沤制池保持相对密封,沤制池内环境温度为32℃以上,沤制过程中,每9天翻动一次沤制池内的棉籽壳,使底部的棉籽壳翻到上面,表面的棉籽壳翻到沤制池的底部,沤制至少36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军,未经张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18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