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魔芋微型种芋的水培繁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11540.2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7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鹃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鹃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26400 陕西省商***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培 魔芋 组培苗 繁种 基部 繁育 室内 叶柄 魔芋组培苗 生产成本低 营养液 繁殖周期 海绵包裹 农业育种 用水冲洗 愈伤组织 植株 散射光 倒苗 瘤状 喷施 穴盘 植入 成活率 光照 生根 自来水 分割 生长 收获 成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魔芋微型种芋的水培繁种方法,属农业育种与繁育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将长至4~5cm高的未生根的魔芋组培苗用刀将该苗的叶柄与其基部的瘤状愈伤组织分割开,组培苗用水冲洗后用海绵包裹组培苗基部,植入穴盘中用自来水在室内水培,组培苗生长7天后每隔7天喷施一次N:P:K:Ca:Mg质量比例为23:1:21:4:1,总浓度为225mg/L的营养液,室内夜间为10~15℃,白天为20~25℃,光照为散射光;水培3个月后不再进行水培,让植株自然倒苗,即可收获成熟微型种芋。该方法三个月就能繁育出平均1.5克的魔芋微型种芋,大大缩短了魔芋优质种芋的繁殖周期,生产成本低,成活率、结芋率达到85‑9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魔芋微型种芋水培繁种技术,属农业育种与繁育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魔芋(konjac)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球茎进行无性繁殖,魔芋目前已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技术繁育出优良种苗并移栽到苗床进行良种繁育,为魔芋种性退化、优良种芋奇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但魔芋组培苗的栽培管理是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技术操作和栽培条件稍不注意将会大大降低组培苗的成活率和结芋率,且生产优质种芋的周期较长,需一个生长周期(6—8个月)。
因此,寻找一种既能缩短魔芋微型种芋的繁种周期,又易于繁育的方法是本领域科技人员长期想探索的技术问题。迄今为止,未见通过水培技术在较短的时间(3个月)内繁殖出魔芋微型种芋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魔芋微型种芋组培快中魔芋组培苗的栽培管理技术操作和栽培条件要求高,易导致组培苗的成活率和结芋率大大降低,且生产优质种芋的周期较长的技术缺陷和不足。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缩短魔芋优质种芋的繁殖周期,繁种操作又简便,易于成活、能降低优质种芋的生产成本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和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魔芋微型种芋的水培繁种方法,该方法按现有技术对魔芋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其特征在于:
(1)将植物组织培养生产出的苗高为4cm—5cm的未生根的魔芋组培苗切割,切割是将该苗的叶柄与其基部的瘤状愈伤组织分割开,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去组培苗基部的培养基后,用海绵包裹组培苗基部,再植入穴盘中用自来水在室内水培,组培苗水培生长7天后,每隔7天喷施一次N:P:K:Ca:Mg质量比例23:1:21:4:1,总浓度为225mg/L的营养液,水培期间控制室内夜间温度为10℃~15℃,白天温度为20℃~25℃,光照为散射光;
(2)水培3个月不再进行水培,让植株自然倒苗,即可收获成熟的微型种芋。
步骤(1)所述的组培苗植入穴盘中的株行矩为5.2cm×5.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方法大大缩短了魔芋优质种芋的繁殖周期,繁殖周期缩短了1倍多时间。
本发明方法通过大量的试验摸索,得到了水培繁种魔芋微型种芋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在其组培苗的切割、昼夜温度的控制、营养液关键技术手段的综合配合下,使魔芋组培苗在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培育出平均1.5克的魔芋微型种芋,而现有的魔芋微型种芋组培快繁中,在形成魔芋组培生根苗后,从魔芋组培生根苗炼苗、移栽至培育成魔芋微型种芋需要6—8个月的生长周期,才能收获到魔芋微型种芋,因此,本发明方法大大缩短了魔芋优质种芋的繁殖周期,其繁殖周期缩短了1倍多时间。
2、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成活率和结芋率高(成活率达到85-90%,成活即结芋率)、生产成本低。本发明方法只需自来水,低成本的营养液,控制昼夜温度及常用的穴盘水培工具,这些生产条件操作简便易于实现,成本低,克服了现有魔芋组生根培苗的栽培管理条件要求高,稍不注意将会大大降低生根组培苗的成活率和结芋率的缺陷。
3、本发明方法一年可方便地重复4个周期,可收获4批魔芋微型种芋,提高了种芋的繁育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鹃,未经吴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1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埋入式市政园林专用缓释追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芽苗菜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