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车逆变器功率管开路故障在线诊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1173.6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7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田睿;成庶;伍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弘 |
地址: | 41007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逆变器 功率管 开路 故障 在线 诊断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需要对已有的机车系统进行改造或加装额外的传感器来获取其控制信号;不受谐波影响;不会受机车负载变化的影响,灵敏度更好,准确性更高,可靠性也更高的机车逆变器功率管开路故障在线诊断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根据两相输出电流推导得到数学模型和故障比照图表;第二步:从机车上已有的电流传感器上获取需要进行诊断的机车逆变电源的两相输出电流ia和ib;第三步:对采集的电流数据进行滤波处理;第四步:合成电流轨迹图;第五步:对电流轨迹图进行辨识;当电流轨迹图呈现为完整椭圆时,诊断为功率管正常;当电流轨迹图呈现为非椭圆图形时,根据故障比照图表定位故障的功率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车逆变器功率管开路故障在线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三相逆变器具有将直流输入转化为三相交流输出的功能,在军队、通信、工厂以及企业中作为大功率不间断电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作为电源转化装置,功率管的高频开断使得逆变器成为整个系统中较为薄弱的一部分。功率管故障通常以开路故障的形式表现出来。与短路故障相比,功率管开路故障不会产生过电流或者过电压,不会触发保护动作,不容易被检测到,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许多重要的应用场合,如高速列车的快速运行过程中,需要采用实时的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方法以确保能够迅速发现故障、准确隔离故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免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对于逆变器开路故障的诊断尤其重要。
目前,逆变器开路故障诊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3869208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相冗余容错结构的三相逆变器开路故障检测方法,但该方法是应用于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中的三相逆变器开路故障检测,对于机车的工况要求不一定适用。
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104597368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流的三相逆变器开路故障检测方法,适合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对于机车的工况要求不一定适用。
专利号为201020135717.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逆变器功率管开路故障的在线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该方法中每个功率管开路故障的在线检测电路均由检测用光耦电路、逻辑电路和上升沿延时电路组成;每个功率管开路故障的在线检测电路设置有一路逆变器电路输入端、两路开关信号输入端和两路故障输出端。即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对机车上的系统进行改造,增加检测电路。
专利号为201510020290.0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流的三相逆变器开路故障检测方法,该专利需要获取三相电流,对于电机变频调速系统该方法可能不适用,诊断模块可靠性不高。
专利号为201510424626.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系统中逆变器功率管开路故障实时检测方法,除测量电流外还需要测量电机转速,诊断模块可靠性没有本方案高。
综上所述,目前逆变器开路故障诊断研究成果虽然各有优势,但是对于机车逆变器来说仍然存在几个问题有待解决。第一,机车上的系统不允许随意改造,很难通过获取其控制信号或加装额外的电压传感器来对系统进行诊断;第二,牵引变流器负载变化范围大,变化速度快,部分以输出电流作为诊断变量的方法对负载变化较为敏感。第三,由于机车运行环境复杂,且根据规定必须时刻有操作员监视列车状况,目前的逆变器开路故障诊断方法中,如果诊断模块自身发生故障,监视的操作员是无法通过监测由传感器测得的原始电流数据所构成的轨迹进行人工诊断的,因此可靠性方面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对已有的机车系统进行改造或加装额外的传感器来获取其控制信号;不受谐波影响;不会受机车负载变化的影响,灵敏度更好,准确性更高,可靠性也更高的机车逆变器功率管开路故障在线诊断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车逆变器功率管开路故障在线诊断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两相输出电流推导得到数学模型和故障比照图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11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