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扫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9347.5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5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盛少澜;陈继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10 | 分类号: | H04N1/10;H04N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扫描装置,包含平台式扫描仪与自动馈纸器。平台式扫描仪包含第一本体、设于第一本体上表面的透明基板、设置于透明基板上表面的第一薄膜、设于透明基板下表面的影像撷取模块。自动馈纸器包含第二本体、设置于第二本体底部且覆盖平台式扫描仪的底板,设于第二本体的馈纸通道、第二薄膜。馈纸通道在相对于透明基板上表面处设有开口部,使得馈纸通道与透明基板上表面相通。第二薄膜是设于开口部的进纸处。其中,第二薄膜与第一薄膜于透明基板上不互相重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扫描装置,特别是一种关于兼具平台式扫描与馈入式扫描功能的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扫描装置是由平台式扫描仪与自动馈纸器所组成,使用者可以使用平台式扫描仪,以平放扫描的方式进行文件扫描,也可以应用自动馈纸器来扫描多份文件。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的扫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现有技术的扫描装置1中,平台式扫描仪12与自动馈纸器11共享影像撷取模块121。基于影像撷取模块121共享的因素,影像撷取模块121是设置于平台式扫描仪12其第一端A的内部。对应地,自动馈纸器11也是设置于平台式扫描仪12的上方的第一端A。此外,自动馈纸器11内的馈纸通道111在接近平台式扫描仪12处也设置有开口部112,使得影像撷取模块121可以撷取在馈纸通道111中经过开口部112的纸张的影像。
现有技术在此结构上的设计是由第一透明基板122、接合部125与第二透明基板123所组成。第一透明基板122用于供影像撷取模块121撷取馈纸通道111中经过开口部112的纸张的影像。第二透明基板123用于供撷取平放于平台式扫描仪12上的纸张的影像,而接合部125则是用于连结该第一透明基板122与第二透明基板123的组件。其中,纸张在馈纸通道111中经过开口部112时,接合部125上表面呈现向上倾斜并延伸至馈纸通道111的通道壁体的设计,使得纸张可以顺利的输送回馈纸通道111。故,第一透明基板122的厚度会较第二透明基板123的厚度为薄。或是,自平台式扫描仪12上观之,第一透明基板122的上表面较第二透明基板123的上表面为低而呈现向下凹陷的结构设计,使得纸张的输送较为顺利,而不受第一透明基板122的影响。
传统的技术上,为了整合平台式扫描仪12与自动馈纸器11来共同使用影像撷取模块121,必须在平台式扫描仪12的结构上使用许多组件,而且平台式扫描仪12必须额外增加区间来设置第一透明基板与接合部,导致扫描装置体积过于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扫描装置,以进一步的整合平台式扫描仪与自动馈纸器的作动,并且减少平台式扫描仪的长度以及扫描装置的体积。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扫描装置,可对纸张进行平台式与自动馈纸式的影像撷取作业。本发明的扫描装置包含:平台式扫描仪与自动馈纸器。平台式扫描仪包含第一本体、透明基板、第一薄膜与影像撷取模块。透明基板设于第一本体。第一薄膜紧靠在透明基板的上表面的第一端。影像撷取模块设置于透明基板的下表面的第一端。自动馈纸器包含第二本体、底板、馈纸通道与第二薄膜。底板设置于第二本体底部,且覆盖平台式扫描仪的上表面。馈纸通道设置于第二本体内,并在相对于透明基板上表面的第一端设置开口部,使得馈纸通道与透明基板上表面的第一端相通。第二薄膜设置于开口部进纸处。其中,第二薄膜与第一薄膜在透明基板上不互相重叠。
基于上述,本发明只需要配置一片透明基板,且不需要额外设置接合部来整合两个透明基板的连接关系。因此,相较于先前技术的扫描装置,本发明的扫描装置的长度可以减少先前技术中第一透明基板与接合部的尺寸空间,进而使得扫描装置达到缩短长度与减少体积的效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的扫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扫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93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冻抗拉电力电缆
- 下一篇:固态图像传感器和图像感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