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8741.7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5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刁锐敏;王耀常;谢依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62 | 代理人: | 段淑华,刘曾剑 |
地址: | 62100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挠式触控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特别是一种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具有轻薄特性,所以具有发展成可挠式显示面板(flexible display panel)的潜力。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触控感应的功能,而为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触控感应的功能,须要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上增加触控模组,以制作成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然而,增加触控模组会造成可挠性触控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增加,从而可能会影响到可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具有较薄的整体厚度,以帮助提升可挠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一显示单元、一触控感测单元以及一保护层。触控感测单元黏合于显示单元,并包括两触控线路层与一相位延迟片。相位延迟片配置在两触控线路层之间,并具有一第一平面与一相对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其中一层触控线路层形成于第一平面上。保护层黏合于触控感测单元,其中触控感测单元位在显示单元与保护层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一层触控线路层接触于第一平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显示单元为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相位延迟片为一1/4波片,而保护层为线性偏振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触控感测单元还包括一阻绝层。阻绝层黏合于第二平面,而两触控线路层分别接触所述相位延迟片与阻绝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阻绝层为是由二氧化硅或氮化硅所制成。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一阻绝层。显示单元黏合所述阻绝层,而阻绝层在显示单元与触控感测单元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触控感测单元的厚度与保护层的厚度两者相加小于200微米。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其中触控感测单元的厚度与保护层的厚度两者相加小于或等于40微米。
由于触控感测单元包括相位延迟片,因此触控感测单元不仅具备触控感测的功能,而且还具备减弱或消除对外界环境光线的反射。如此,通过此触控感测单元,本发明能促使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具有较薄的整体厚度,以帮助提升可挠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第一实施例的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单元110、触控感测单元120及保护层130,其中显示单元110、触控感测单元120及保护层130皆具有可挠性,以使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100也能具备可挠性。触控感测单元120位在显示单元110与保护层130之间,其中触控感测单元120黏合显示单元110,而保护层130黏合触控感测单元120。
可挠式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可包括两层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140。其中一层光学胶140连接触控感测单元120与显示单元110,而另一层光学胶140连接保护层130与触控感测单元120之间。此外,显示单元11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而保护层130可以是线性偏振片(linear polarizer),其中保护层130主要可由高分子材料来制成,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环氧树脂(epoxy)。
触控感测单元120包括相位延迟片121及两触控线路层122与123。相位延迟片121有第一平面121a与相对第一平面的相第二平面121b,其中触控线路层122会形成在第一平面121a上,而触控线路层123会形成在第二平面121b上。所以,相位延迟片121配置在两触控线路层122与12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87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