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数字逻辑电路的厨房安全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8672.X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2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栋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21/16;G08B2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数字 逻辑电路 厨房 安全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厨房使用安全性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食品问题的日益严重,很多人开始选择自己在家做饭,厨房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场所,更由于厨房使用煤气、明火的频率高,成为家庭中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出于对安全的考虑,目前有很多种用于火灾防范的产品,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338550.5、名称“一种厨房空气质量检测控制系统”通过采用气敏传感器,检测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害气体浓度,并判断是否进行通风;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004363.3、名称“一种带温度检测器和报警器的厨房门”通过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利用发生火灾时温度会升高的原理,当厨房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触发报警,提醒人们注意。
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前述两件申请并不能在发生火灾时进行全面的防范,对于第一件申请而言,即使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浓度较小,若存在明火等,也有可能引起火灾,而此时该系统并不能实现很好的监控;对于第二件申请而言,在使用燃气做饭时,厨房的温度本来就会升高,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通风不畅时封闭的厨房的温度更是很高,因此单纯依靠温度判断是否发生火灾,很容易导致误报警。
通过以上分析,现有的厨房安全检测系统并不能很好地实现理想的效果,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房安全检测系统,其可对厨房火灾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报警,可靠性更强。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房安全检测系统,其结构简单,工作性能稳定。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厨房安全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之连接的气体浓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分别检测厨房内的气体浓度和烟雾浓度,并将检测到的数据送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前述数据判断是否启动报警器。
上述控制器包括判断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判断电路包括四个比较器、一个与门和一个三输入或门,所述第一、二比较器分别存储气体浓度最大值和烟雾浓度最大值,第三、四比较器分别存储气体浓度安全值和烟雾浓度安全值,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气体浓度传感器,输出端连接三输入或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烟雾传感器,输出端连接三输入或门的第二输入端;第三、四比较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而输出端分别连接与门的两个输入端,所述与门的输出端连接三输入或门的第三输入端,三输入或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报警器。
上述比较器采用LM324。
上述气体浓度传感器采用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
上述烟雾传感器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器。
上述报警器采用蜂鸣器。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通过设置烟雾传感器,不仅采集厨房内的可燃气体浓度,还结合烟雾浓度进行综合判断,考虑了各种存在的安全隐患,排除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安全性能更高。
另外,本发明还借助简单的数字逻辑电路,完成各检测数据与预设值之间的比较,并通过各种比较结果的综合分析,实现对报警器的控制判据,电路连接简单,工作稳定性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中判断电路的实现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厨房安全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气体浓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报警器,下面分别介绍。
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可采用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设置于厨房内,其是根据由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制成的检测元件,可用来检测百分比浓度的可燃气体,具有结构简单、检测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的特点;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厨房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并送入控制器。
所述烟雾传感器可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器,其对微小的烟雾粒子的感应非常灵敏;所述烟雾传感器设于厨房内,与控制器连接,可实时检测厨房内的烟雾浓度,并将检测到的数据送入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栋,未经陈国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86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