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及其在中低温下的原位制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6686.8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1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俊;赵玉垚;高逸群;袁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41/187 | 分类号: | H01L41/187;H01L41/39;C23C14/08;C23C14/18;C23C14/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取向 钛酸钡 薄膜 及其 低温 原位 制法 | ||
1.一种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电极、钛酸钡介电层以及顶电极;
其中,所述底电极为导电金属薄膜,厚度约为60~150nm;所述钛酸钡介电层厚度为100~3000nm;所述顶电极为金属薄膜点电极,其直径为20-5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薄膜底电极为Pt/Ti薄膜底电极,其厚度约为100nm;和/或,所述钛酸钡介电层厚度为500nm;和/或,所述金属薄膜点电极采用金/铂/铜薄膜点电极,其直径为200或300或400或5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其特征在于,该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电极、钛酸钡介电层之间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采用晶格常数与钛酸钡c轴晶面匹配的钙钛矿氧化物缓冲层,其厚度约为150~250nm;优选的,所述钙钛矿氧化物缓冲层采用镍酸镧缓冲层,其厚度为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电极设置于基体上;优选的,所述基体采用(100)取向的SiO2/Si衬底或Si单晶衬底。
5.一种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在中低温下的原位制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导电金属靶材,在第一保护性气氛中于基体上沉积底电极层,所述底电极即为导电金属薄膜,其中,所述导电金属靶材的靶功率密度为3.3~8.7 W/cm2,所述底电极总膜厚为60~150nm;
2)采用与钛酸钡c轴晶面匹配的钙钛矿氧化物靶材,在第二保护性气氛中于步骤1)中制得的底电极上沉积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即为晶格常数与钛酸钡c轴晶面匹配的钙钛矿氧化物缓冲层,其中,所述钙钛矿氧化物靶材的靶功率密度为3.3~8.7 W/cm2,缓冲层总膜厚为150~250nm;
3)采用陶瓷BaTiO3靶,在第三保护性气氛中于步骤2)中制得的缓冲层上沉积钛酸钡介电层,其中,所述陶瓷BaTiO3靶的功率密度为3.3~8.7 W/cm2,厚度为100~3000nm;
4)采用金属靶,在第四保护性气氛中于步骤3)中制得的钛酸钡介电层上沉积顶电极,所述顶电极即为金属薄膜点电极,其中,所述金属靶的靶功率密度为2~5 W/cm2,所述顶电极的直径为20-5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在中低温下的原位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处理方式包括:
清洗和安装:将基体依次用丙酮、无水乙醇超声清洗;接着,用去离子水冲洗,并利用高纯氮气吹干;紧接着,将吹干后的基体固定在样品托盘上,并将样品托盘装入真空镀膜腔室的样品托盘架上;最后,关闭真空腔室,将系统由机械泵抽气至5Pa以下,再由分子泵抽真空至2×10-4 Pa;
加热:向系统内通入氩气,气压保持在2Pa~3Pa,然后对基体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达到350~500℃;优选的,采用(100)取向的SiO2衬底或Si单晶衬底作为基体。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在中低温下的原位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性气氛为Ar,所述Ar流量为30~110 sccm,气压为0.3~1.2Pa;和/或,第二保护性气氛为Ar和O2的混合气体,所述Ar流量控制在30~110 sccm ,所述O2流量为5~30 sccm, 气压为0.3~1.2Pa;和/或,第三保护性气氛为Ar和O2的混合气体,所述Ar流量为30~110 sccm ,所述O2流量为5~30 sccm,;和/或,第四保护性气氛为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在中低温下的原位制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4)中分别以射频或直流磁控溅射的方式沉积所述底电极层、缓冲层、钛酸钡介电层以及顶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在中低温下的原位制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薄膜底电极为Pt/Ti薄膜底电极,其厚度约为100nm;和/或,所述钛酸钡介电层厚度为500nm;和/或,所述金属薄膜点电极采用金/铂/铜薄膜点电极,其直径为200或300或400或500μm;和/或,所述钙钛矿氧化物缓冲层采用镍酸镧缓冲层,其厚度为2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未经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668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压电片结构
- 下一篇:InP阻变存储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