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文氏桥振荡器与有源带通滤波器非线性耦合实现的无感混沌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6129.6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6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包伯成;王宁;杨艳;姚凯文;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0 | 分类号: | H04L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文氏桥 振荡器 有源 带通滤波器 非线性 耦合 实现 混沌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感混沌信号发生器,将2个二阶RC振荡单元通过反向并联二极管对非线性耦合,实现了一种简易可靠、避免电感元件且易于IC集成的混沌信号源。
背景技术
1983年,L.O.Chua提出了著名的产生双涡卷混沌吸引子的三阶自治电路——蔡氏电路,该电路被认为是能产生混沌现象的三阶自治电路最紧凑、元件数最少的结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混沌电路和混沌系统与工程技术联系愈来愈密切,它在计算机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形成具有显著特点与优点、可靠实用的电子电路,可以丰富混沌电路在工程中的应用。经典的蔡氏电路中包含手工绕制且体积较大的电感元件,电路在工作时电感会伴随着串联寄生电阻。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尽量避免使用电感来提高电路工作的稳定性,此外,电感IC集成难度较大,避免电感元件有利于电路集成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现一种无感混沌信号发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文氏桥振荡器与有源带通滤波器非线性耦合实现的无感混沌电路,其结构如下:
所述主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有源带通滤波器电路、反向并联二极管对和文氏桥振荡电路。
有源带通滤波器电路包括:1个运算放大器U1,2个电容C1、C2,4个电阻R1、R2、R3、R4。电容C2的正极端连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即“V1”端,C2的负极端连接“V2”端;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U1的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相连;电容C1的正极端连U1的反相输入端,C1的负极端连接“V2”端;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U1的输出端和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3的一端连接U1的同相输入端,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一端连接“V2”端,R4的另一端接“地”。
反向并联二极管对包括:2个二极管D1和D2。二极管D1的正极端接“V3”节点,D1的负极端接“V2”节点;二极管D2的正极端接“V2”节点,D2的负极端接“V3”节点.
文氏桥振荡电路包括:1个运算放大器U2,2个电容C3、C4,4个电阻R5、R6、R7、R8。电阻R5的一端连接U2的同相输入端,R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3的正极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C3的另一端接“地”;C4的负极端连接“V4”端;电容C4的正极端连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C4的负极端连接“V4”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V4”端,R6的另一端连接U2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7的两端分别与U2的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8的一端连接U2的反相输入端,R8的另一端接“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文氏桥振荡器与有源带通滤波器非线性耦合实现的无感混沌电路,其结构简单,避免一般混沌电路中电感元件自身寄生参数,且便于IC集成,可作为一类可行的混沌信号源应用于工程电路中。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61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