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翠竹茶与苦李和板栗的套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5461.0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2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鲁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婷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264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种 板栗 沟垄 虫害 定植 构建 昆虫 茶园 采摘 多样性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翠竹茶与苦李和板栗的套种方法,包括构建沟垄,并将翠竹茶、苦李和板栗在不同季节按照规定的间距定植在不同的沟垄内,分别管理和采摘等步骤。本发明的翠竹茶与苦李和板栗的套种方法可有效增加套种茶园的昆虫多样性,降低虫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翠竹茶与苦李和板栗的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茶树属耐荫植物,我国山区茶园之前多为丛植,即茶树与林木混种,但后来为了提高产量从丛植改为条植,一些茶区大面积地栽植单行条植茶园或者双行密植茶园,植被稀疏,害虫多发,而且土壤的品质也有所下降。由于物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在以茶树为中心的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病虫及其天敌等以茶树为中心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它们通过营养循环的形式同时存在并互为制约,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茶树病虫种群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群落的物种数越多,种间个体数量组成较均匀,则多样性指数较大,稳定性较强。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虫害的翠竹茶与苦李和板栗的套种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翠竹茶与苦李和板栗的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背向阳光的坡地东西向开沟施基肥,形成高0.2~0.4m、宽1.8~2m的高垄,高垄的两侧均形成宽0.8~1m、深0.1~0.3m的定植沟;
2)将苦李树苗植入高垄南侧的定植沟中,将板栗树苗植入高垄北侧的定植沟中;
3)于次年春在高垄上按单行双株定植翠竹茶树幼苗,株距为0.3~0.5m;
4)按照苦李、板栗、的翠竹茶水肥要求对定植沟内和高垄上进行同步的灌溉和施肥,到成熟季节后进行分别采摘。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中还包括在春季对定植沟内的所述苦李与板栗进行除萌蘖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高垄和两侧的深沟,并考虑了光照条件与林木高度的特点将翠竹茶、苦李和板栗三种树苗套种,利用不同树种对光照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坡地的空间,而且经过发明人验证,翠竹茶、苦李和板栗对昆虫、土壤元素的不同需求在套种过程中得到了互补,套种茶园的生物多样性相比单一的茶园和果园有所增强,不同昆虫间的抑制作用不但降低了茶树的虫害,板栗和苦李的虫害也有所降低,避免了采用农药来人工治虫造成的残留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翠竹茶与苦李和板栗的套种在句容市浮山果园进行,包括了以下步骤:
1)选取背向阳光的坡地东西向开沟施基肥,形成高0.2m、宽1.8m的高垄,高垄的两侧均形成宽0.8m、深0.2m的定植沟;
2)将苦李树苗植入高垄南侧的定植沟中,将板栗树苗植入高垄北侧的定植沟中;
3)于次年春在高垄上按单行双株定植翠竹茶树幼苗,株距为0.3m;
4)按照苦李、板栗、的翠竹茶水肥要求对定植沟内和高垄上进行同步的灌溉和施肥,到成熟季节后进行分别采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翠竹茶与苦李和板栗的套种在句容市浮山果园进行,包括了以下步骤:1)选取背向阳光的坡地东西向开沟施基肥,形成高0.4m、宽12m的高垄,高垄的两侧均形成宽1m、深0.3m的定植沟;
2)将苦李树苗植入高垄南侧的定植沟中,将板栗树苗植入高垄北侧的定植沟中;
3)于次年春在高垄上按单行双株定植翠竹茶树幼苗,株距为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婷,未经鲁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54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樱桃种植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辣木的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