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桡足类室内循环培养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4795.6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9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徐佳晶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桡足类 室内 循环 培养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桡足类室内循环培养箱,包括培养箱、充气泵,培养箱设有恒温棒、盐度计、充气泵,恒温棒通过连接板与培养箱顶部连接,恒温棒安置在培养箱内,盐度计通过连接板与培养箱顶部连接,盐度计安置在培养箱内,充气泵安置在培养箱侧面,培养箱底部设有斜面平台,斜面平台上方设有滤网,培养箱顶部设有投喂装置,培养箱背面设有灯管,培养箱侧面底部设有排水收集管。培养箱为透光橡胶玻璃培养箱,培养箱顶部连接有防逃板,滤网孔径100~155um。斜面平台与培养箱底面夹角为10~45°。本发明通过精确调控桡足类的培养条件,分离成体、幼体和卵,实现桡足类稳定、高效、健康的培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培养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桡足类室内循环培养箱。
背景技术
海洋桡足类处于海洋食物链第二级,其生态位使自身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研究价值,同时作为鱼虾幼苗开口饵料使其成为研究者新的热门研究方向。由于桡足类生物体脆弱,生命周期短,易死亡,如何建立一个高效、健康、稳定的循环培养体系成为桡足类研究首要解决的问题,而桡足类循环培养装置发明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如中国发明授权专利文献,授权公告号CN100446665C 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培养箱下部与水质调节箱连接,培养箱外壁安装回流管,回流管的上端与培养箱上部连接,回流管的下端置入水质调节箱内,水质调节箱内安装泵,泵通过水管与培养箱连接,水管与取卵管一端连接,取卵管另一端放置在水质调质箱外部,培养箱顶部是敞开式,水质调节箱底部安装排水管。采用该装置可实现桡足类种群在室内大量繁殖的目的,使桡足类种群室内培养方法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但装置结构较复杂,不易实现培养过程的观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监测盐度、可观察培养过程、结构装置简单,培养箱耐高温,藻相稳定的一种桡足类室内循环培养装置。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为:一种桡足类室内循环培养箱,包括培养箱2、充气泵9,培养箱2设有恒温棒5、盐度计6、充气泵9,恒温棒5通过连接板与培养箱2顶部连接,恒温棒5安置在培养箱2内,盐度计6通过连接板与培养箱2顶部连接,盐度计6安置在培养箱2内,充气泵9安置在培养箱2侧面,培养箱2底部设有斜面平台4,斜面平台4上方设有滤网3,培养箱2顶部设有投喂装置1,培养箱2背面设有灯管7,培养箱2侧面底部设有排水收集管8。
培养箱2为透光橡胶玻璃培养箱,可清楚的观察培养情况,橡胶玻璃培养箱耐腐蚀性优异,使用寿命长。
培养箱2顶部连接有防逃板,防逃板宽度大于培养箱2壁厚,使养殖物不易爬出培养箱2,增强培养箱2的防逃性。
滤网3孔径为100~155um,使养殖物体产出脱落的卵通过滤网3进入箱底,实现成体与卵及幼体分离,避免自相残杀的现象发生。
斜面平台4与培养箱2底面夹角为10~45°,利用斜面和引力使成体排除的卵和粪便滑落聚集到排水收集管8附近。
培养箱2为矩形,培养箱2内壁设有耐热涂料,耐热涂料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树脂30~50份、2-甲氧基酚0.005~0.015份、低粘度高氯化聚乙烯树脂15~20份、纳米二氧化钛5~10份、异亮氨酸0.03~0.05份、纳米氧化锌2~3份、醋酸丁酯20~30份、正丁醇2~5 份、环己酮2~5份。避免灯管温度对培养箱内养殖物的影响。
培养箱2内壁设有圆形凸点,滤网3与圆形凸点连接或滤网3与培养箱2内壁胶结,使滤网安置培养箱2内,不会滑落到培养箱2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47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快龙虾生长速度的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纳滤膜改性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