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压油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4792.2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1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英;陈勇;王敏;聂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30/02;C10N30/06;C10N30/10;C10N30/12;C10N40/24 |
代理公司: | 33213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佳晶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二烃基五硫化物 亚磷酸二正丁酯 油酸 高分子聚合 矿物基础油 硫化棉籽油 石油磺酸钠 冲压设备 抗氧化剂 抗氧化性 使用寿命 油组合物 防锈剂 防锈性 极压性 润滑性 重量份 制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压油组合物,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高分子聚合酯1~5份、二烃基五硫化物1~3份、硫化棉籽油2~8份、油酸0.5~2.2份、亚磷酸二正丁酯0.2~1份、抗氧化剂0.03~0.05份、石油磺酸钠1~2份、防锈剂0.01~0.4份、矿物基础油78~95份。本发明制备的冲压油具有很好的极压性、润滑性、防锈性、抗氧化性,冲压油作用在冲压设备上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冲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润滑油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压油组合物。
背景技术
冲压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它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件)。冲压件与铸件、锻件相比,具有薄、匀、轻、强的特点。冲压可制出其他方法难于制造的带有加强筋、肋、起伏或翻边的工件,以提高其刚性。由于采用精密模具,工件精度可达微米级,且重复精度高、规格一致,可以冲压出孔窝、凸台等。
材料在冲压过程中冲压设备与模具接触需要润滑剂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从而使冲压产品满足精度、表面等要求,而设备、模具与则需要降低磨损、保障设备效率。高质量的冲压油不经可以保护设备、模具,而且使冲压产品具有高质量。
现有技术提供多种冲压油,例如,中国发明授权专利文献,一种适用于无氟制冷行业的冲压油及其制备 授权公告号CN 103333733 B该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无氟制冷行业的冲压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精制异构烷烃油:50 ~ 80 ;合成酯类油:1 ~40 ;聚异丁烯:0 ~ 10 ;脂肪酸酯~ 10 ;抗氧剂T501 :0 ~ 0.5 ;防锈助剂:0 ~ 1。制备方法为先按重量份称取合成酯类油、聚异丁烯、脂肪酸酯、抗氧剂T501、防锈助剂在60℃中预先搅拌混合1 小时,形成混合物A ;再将混合物A 加入按重量份称取的精制异构烷烃油中,搅拌速度控制在100 转/分钟,搅拌时间控制在1 ~ 2 小时,即得到一种适用于无氟制冷行业的冲压油。该发明采用挥发性低残留配方,减少制冷零部件表面冲压油的残留量,解决制冷系统毛细管堵塞的隐患。不采用无机盐、脂肪皂,不含硫、磷、氯成分,但在润滑、防腐和防锈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冲压油组合物,具有对设备很好的润滑、防腐和防锈的效果且挥发性低、抗氧化性好,有利于提高冲压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为:一种冲压油组合物,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高分子聚合酯1~5份、二烃基五硫化物1~3份、硫化棉籽油2~8份、油酸0.5~2.2份、亚磷酸二正丁酯0.2~1份、抗氧化剂0.03~0.05份、石油磺酸钠1~2份、防锈剂0.01~0.4份、矿物基础油78~95份。
在冲压油中加入的高分子聚合酯使冲压油具有很好的极压性能,冲压油中添加的抗氧化剂和防锈剂使冲压油具备防锈性和抗氧化性,冲压油在冲压设备和产品中起到降低磨损、保障设备效率,提高冲压产品质量的作用。
一种冲压油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取矿物基础油总量的10~25%重量份矿物基础油,加热,搅拌并加入高分子聚合酯,搅拌,制成混合液A;
2)将剩余矿物基础油加热,依次加入混合液A、二烃基五硫化物、石油磺酸钠、硫化棉籽油、亚磷酸二正丁酯、油酸、抗氧化剂、防锈剂,搅拌,制成冲压油组合物。
制备的冲压油具有很好的极压性、润滑性、防锈性、抗氧化性,冲压油作用在冲压设备上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冲压精度。
步骤1中取矿物基础油总量的10~25%重量份矿物基础油,加热到60~80℃。使添加物质充分在矿物基础油中溶解,为后续工序作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47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分子组装体及其制备和形貌调控方法
- 下一篇:空气净化系统及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