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字形预制混凝土塔柱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4438.X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9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曼生;张国军;葛家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1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字梁 塔柱 基础底板 侧端 预制混凝土 基础主体 侧端面 井字形 对正 同轴 预制 预制混凝土基础 边沿位置 施工周期 塔柱结构 预应力束 运输成本 预制件 标高 角部 施工 吊装 垂直 贯穿 | ||
1.一种井字形预制混凝土塔柱基础,包括设置在地基之上、承载塔柱底部的基础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主体由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而成,包括核心块柱(1)、井字梁(2)和基础底板(3),
所述核心块柱(1)的横截面为正四边形,核心块柱四周的侧端面的角部边沿位置处均连接有垂直该侧端面的井字梁(2),每个侧端面设有两个井字梁(2),连接于相对侧的侧端面的井字梁(2)轴线对正并同轴;
轴线对正并同轴的两个井字梁(2)以及夹设在两者之间的核心块柱(1)通过贯穿三者的预应力束(4)连接成整体,所述核心块柱(1)内预设有与预应力束(4)相适应的柱预应力孔道(5),所述井字梁(2)内预设有与预应力束(4)相适应的梁预应力孔道(6);
相邻的井字梁(2)的侧端面之间均满堂连接有水平的基础底板(3);
所述井字梁(2)的两个侧端面上分别预设有通长的键槽(7),该键槽(7)的宽度与基础底板(3)的厚度相适应并且基础底板(3)的边部插入键槽(7)内;
所述键槽(7)位于井字梁的横截面高度的中下部使井字梁的横截面呈工字型,所述井字梁以键槽为界分为下翼缘(2.a)和上翼缘(2.b),所述下翼缘(2.a)的高度以满足抗剪承载力需求为准;
所述预应力束(4)包括位于井字梁(2)的下翼缘(2.a)内、按直线布置的下预应力束(4.1)以及位于上翼缘(2.b)内、按局部曲线布置的上预应力束(4.2),所述下预应力束(2.a)的设置位置以保证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为准,上预应力束(4.2)的设置位置以保证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为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字形预制混凝土塔柱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四边形的边长不小于两倍井字梁(2)的宽度与塔柱底部的直径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字形预制混凝土塔柱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梁(2)的两个端部分别为与核心块柱连接的近柱端(2.1)和远离柱体的远柱端(2.2),所述近柱端(2.1)的端面高度不大于核心块柱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字形预制混凝土塔柱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梁(2)为变截面梁,近柱端(2.1)的尺寸大于远柱端(2.2)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字形预制混凝土塔柱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块柱(1)的中心设有埋置连接塔柱的预留孔洞(8)或锚固连接塔柱的预埋锚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井字形预制混凝土塔柱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块柱为单体预制构件或沿通过核心块柱中心的垂直面等分为多个预制分块并拼合连接的组合预制构件;所述井字梁为单体预制构件或者沿井字梁的长度方向划分为多个预制分块并拼合连接的组合预制构件;所述基础底板为单体预制构件或者沿平行于底板外侧边缘的方向划分为多个预制分块并拼合连接的组合预制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字形预制混凝土塔柱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梁与核心块柱连接的接触面均通过沿横向和竖向分别设置相应的抗剪键进行连接,各预制构件的预制分块之间的接触面也均通过沿横向和竖向分别设置相应的抗剪键进行连接。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井字形预制混凝土塔柱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设计要求在工厂内预制核心块柱(1)、井字梁(2)和基础底板(3)并运至施工现场;
步骤二、在地基待安装塔柱的位置上开挖基坑;
步骤三、将核心块柱(1)吊装至基坑内并安装;
步骤四、将井字梁(2)按设计要求顺序依次吊装至井字梁的四周待安装位置;
步骤五、将对应的柱预应力孔道(5)与梁预应力孔道(6)对齐,并在对应的孔道内依次贯穿预应力束(4);
步骤六、张拉所有井字梁中的预应力束(4),并在所有的预应力孔道内灌浆密实,封锚井字梁两端;
步骤七、在相邻井字梁(2)之间依次吊装基础底板(3);
步骤八、回填基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443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铁进出站闸机
- 下一篇:一种卫浴用马桶自动清刷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