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用尿素脂/缩二脲基液体钾锌催发泡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4428.6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9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丁礼源;陈旻;童敏伟;程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5/00;C08K5/21;C08K5/07;C08K5/526;C08K13/02;C08J9/1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张允姿 |
地址: | 31123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缩二脲基 尿素脂 制备 液体钾 溶剂 催发泡稳定剂 油酸 锌盐溶液 稳定剂 异辛酸 钾盐 乳液 致密 发泡倍率 抗氧化剂 氢氧化钾 热稳定性 锌化合物 亚磷酸酯 发泡剂 有机酸 石油资源 二酮 泡孔 催化剂 尿素 主流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VC用尿素脂/缩二脲基液体钾锌催发泡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目前主流使用的环保液体钾锌发泡剂,大多含有大量的溶剂,且使用的有机酸大多数来自于石油资源。本发明的稳定剂包括以下组分:尿素脂/缩二脲基乳液30‑50%,钾盐/锌盐溶液40‑50%,抗氧化剂0‑5%,β‑二酮0‑5%,亚磷酸酯0‑10%;所述的尿素脂/缩二脲基乳液,其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尿素20‑30%,异辛酸5‑20%,油酸10‑40%,催化剂1‑5%,溶剂30‑50%;所述的钾盐/锌盐溶液,其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氢氧化钾0‑15%,锌化合物15‑25%,异辛酸25‑60%,油酸5‑10%,溶剂10‑40%。本发明的稳定剂具有使PVC制品热稳定性佳,发泡倍率高,泡孔细腻致密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VC中采用AC发泡剂发泡用的稳定剂,具体地说是一种PVC用尿素脂/缩二脲基液体钾锌催发泡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VC(聚氯乙烯)是世界上仅次于PE(聚乙烯)的第二大合成树脂,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通讯、电子、化工、机械以及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PVC加工成型的通常温度在160℃以上,然而,它的分解温度却在120℃,给加工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在PVC配方中需要加入热稳定剂来增加其加工过程中的热稳定性。
目前市场上稳定剂的种类繁多,主要有铅盐稳定剂、钙锌稳定剂、有机锡稳定剂等几大类。铅盐和钡镉盐等其它重金属盐类稳定剂因为其热稳定性卓越、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占据了中国PVC热稳定剂的主要市场。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环保的重视,加大了对于铅盐等重金属的使用限制。新型的稀土稳定剂由于综合性能较好,有一段时间得到广泛的应用;不过,稀土资源具有稀缺性,价格始终在上涨并且剧烈波动,使其推广价值大大受到影响。
在软质PVC生产发泡材料的工艺中大量用到了AC(偶氮尔甲酰胺)发泡剂。为了配合其发泡原理,国内主流使用的是环保液体钾锌发泡剂,但其中大多含有大量的溶剂,且使用的有机酸大多数来自于石油资源。石油价格上涨,稳定剂也势必随之波动。
尿素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工业等领域,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据统计去年我国的尿素产量达到3446.49万吨。尿素兼具价格低廉,安全环保,资源可再生,并且尿素及其衍生物均对AC发泡剂起到催化发泡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环保、无毒、价格低廉的PVC用尿素脂/缩二脲基液体钾锌催发泡稳定剂,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且催化AC发泡剂的效率高,相比较于现有的国内发泡用稳定剂,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PVC用尿素脂/缩二脲基液体钾锌催发泡稳定剂,其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尿素脂/缩二脲基乳液30-50%,钾盐/锌盐溶液40-50%,抗氧化剂0-5%,β-二酮0-5%,亚磷酸酯0-10%;
所述的尿素脂/缩二脲基乳液,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采用缩合反应制备而成:尿素20-30%,异辛酸5-20%,油酸10-40%,催化剂1-5%,溶剂30-50%;
所述的钾盐/锌盐溶液,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制备而成:氢氧化钾0-15%,锌化合物15-25%,异辛酸25-60%,油酸5-10%,溶剂10-40%。
上述尿素脂/缩二脲基乳液制备的反应式如下:
2CO(NH2)2=NH2CONHCONH2+NH3,
NH3+RCOOH=RCOONH4,
CO(NH2)2+RCOOH=RCOONHCONH2+H2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44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